于震出演了许多抗日电影。你觉得他是抗日剧的代表吗?
于震确实出现在许多抗日电影中。我觉得他是抗日剧的代表,剧很多。让我看看!
第一次走进我的视野,第一次被甄的抗日剧打动。那是一家中国兄弟公司,十几年了,名字大概是抄袭二战美国空降系列兄弟公司的。讲述了抗战初期,由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的新四军一个连与国民党正规军一个连并肩作战的故事。于震扮演新四军的连长曲虎。
当时抗日剧还没有泛滥过度,中国兄弟连的日、国、新四军方队在服装、道具、枪械、军事常识等方面基本都能过关。故事围绕着营救一位掌握了重要机密的美女通讯官展开。刚刚在内战中打得你死我活的两支队伍变成了共同的敌人,这是个好主意。
剧情有些离奇,应该是改编自网络抗日小说。最后国家的两个队,两个连长都壮烈牺牲了。半神半人的片子看的一般,战斗场面基本合理,日本鬼子也没被贬成草包,所以也记住了于震的宽脸。
接下来我注意到了两部《特勤五组》电影,然后我打了鬼子第一英雄,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估计是个人形象和习惯太适合演兵了。从于震主演的战争影视剧的数量和质量来看,称他为“抗日剧的代表”并不为过。
希望于震能早日摆脱“抗日剧代表”的称号。于震是北京人,中戏毕业,方脸大嘴巴。他真的很适合高大威猛的军人形象。最近也有一些尝试转型的非军事作品,比如《人民检察院》,但似乎反响一般。是因为剧面太窄还是抗战剧观众多,有些“戏”?
抗日剧普遍存在三个问题。首先是无视历史事实,把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说成是电子游戏。二是违反军事常识在国内外闹笑话;三是过度娱乐化,颠覆了后世对战争的认识。长此以往,对民族精神和国防观念非常不利,后遗症显而易见。
我喜欢战争片,但我排斥杜撰的抗日剧。也希望于震能摆脱这个标签,慎重选择剧本,拍出更多的精品。作为一个演员,也许他不能改变一些不正确的趋势,但至少他可以向陈先生学习:我不会接受抗日剧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