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器官捐献成就
长期以来,瑞典的器官移植一直徘徊在每年100例左右。了解器官捐献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那些没有做出选择的病人。用知识说服他们的家人要好得多。21世纪以来,患者家属对器官捐献的理解明显增加,许多家属公开谈论这个问题,这对做出积极的决定很有帮助。
根据瑞典器官捐献法,如果死者生前没有做出选择,是否捐献器官将由死者家属决定。自2003年以来,瑞典政府已投入2700万瑞典克朗加强对自愿器官捐献的宣传和教育。对于已经危重的患者,医院专门配备从事器官捐献的护士和医生,为患者和家属做工作。通过这项投入,高危患者同意捐献器官的比率提高了30%。
瑞典900万人口中,有654.38+0.5万人愿意在国家器官捐献登记册上登记。未登记但对器官捐献持积极态度者,可随身携带器官捐献卡。自65438年至0964年瑞典首例肾移植以来,瑞典在器官移植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德国每年约有1000名患者因为不能及时获得器官捐献而死亡。德国每年器官捐献不到实际需求的20%。2005年,德国进行了265,438+000例肾移植,但同年增加了2,700多例类似患者。根据德国的民意调查,超过80%的人对器官捐献持积极态度,但只有12%的人实际获得了捐献证书。实际操作中,是否有捐献证明并不是唯一的问题。55%的医院未能按要求及时将持有捐献证书的潜在捐献者的信息传达给器官捐献中心,因为这些医院担心手术过程中产生的费用无法得到充分补偿,怕麻烦。因此,德国国家伦理委员会建议,应该有相应的配套措施。
有鉴于此,德国正在考虑修改器官捐献法。德国在1997年通过的关于人体器官捐献的法律条款,本意是增加人体器官捐献的数量,但这个目标在21世纪初并没有实现。究其原因,不完全是医疗系统能力不足,还有法律上的缺陷。为此,委员会提出了一种新的捐赠模式。德国伦理委员会建议,首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宣传和解释,然后由国家出面,系统地要求所有公民回答是否同意死后捐献器官的问题。公民同意或不同意器官捐献的决定可以记录在他的医疗卡和驾照的数据库中,公民有权随时改变他的决定。如果公民没有明确表态,就会被告知死后适用“同意无异议”原则。原则上,医务人员可以认为死者默认同意器官捐献,如果其亲属没有明确反对,医务人员可以取其器官进行捐献。器官捐献
在美国,所有尸体器官捐献工作都是由OPO(器官采购组织)完成的。据2004年统计,美国共有59个opo,其中50个是独立组织,不依托医院或相关研究机构,另外9个依托指定医院。所有opo都由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任命,并对联邦政府负责。他们也是国家器官获取和移植网络(OPTN)的成员。
OPO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在医院建立器官捐献的良好氛围。一方面要向医务人员和医院管理层宣传如何识别潜在捐献者,如何获得捐献者及其家属的同意,以及器官获取前的保护措施。另一方面,要与ICU、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的专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保证器官捐献的顺利完成。OPO还负责与捐赠者的家人沟通,让他们同意捐赠捐赠者的器官。在美国,捐献者去世后,约有42%-69%的家庭同意捐献;但如果捐献者生前登记捐献器官,家属同意率可以上升到95%-100%。
活体器官捐赠
2001年,美国活体器官捐献数量(6618例)首次超过尸体器官捐献数量(6182例);2002年,虽然活体器官捐献数量仍高于尸体器官捐献数量,但增速放缓,活体肾移植增长率为4%(2006年高达11%),但活体肝移植和活体肺移植数量明显下降(分别比2005年下降31%和36%)(图1)
活体肾移植是活体器官捐献的主体,2002年6240例,占全部活体移植的94%,2005年6571例,占全部活体移植的95%;2002年活体肺移植25例,肝移植362例,明显低于2006年5438+0(活体肺移植49例,活体肝移植519例),可能与媒体对供体死亡的报道有关。2005年,亲属活体肺移植和亲属活体肝移植数量进一步下降,分别为2例和323例。所有活体捐献者以成人为主(> 99.9%),不建议18以下儿童器官捐献。1993 ~ 2002年,实施了35例18岁以下活体肾脏捐献,占活体器官捐献的比例不到0.1%。活体移植中,亲属间器官捐献占主导(>;80%),但不容忽视的是,非亲属间器官捐献的比例在逐年上升。2007年10月20-22日,65438+在中国国际标准器官捐献与分流体系第一次联席会议上举行了一次历史性的活动。中国首批“器官捐献卡”启动仪式。器官捐献卡的英文名为“Donor card”,被称为器官和角膜志愿者随身携带卡。具有申请人签名、联系方式、直系亲属姓名及紧急情况下的联系方式、器官捐献机构联系人电话、相关网站、分发单位等信息。以便在持卡人意外死亡的情况下,此卡可以作为当事人表示愿意捐献器官的证据。
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卡片上的序列号登录网站查询当事人的相关信息,以便立即与家属取得联系。是否捐献器官,最终需要家属签字同意。目前,中国有成千上万的绝症和失明患者急切地等待人道主义援助。但由于器官捐献系统工程的缺失,很多患者在等待中死亡。
器官捐献卡是这个系统工程的第一个工程。器官捐献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极小概率事件(百万分之一)。没有庞大的志愿者基数(> 1亿),不可能达到每人每年百万分之一的小概率的一定规模的器官资源。因此,项目负责人、捐赠卡发起人陈中华教授指出,发放目标是在第二个五年计划(2006-2010)中,推动全国登记捐赠人数从占总人口的0.0%提高到50%,约有5亿人持有这种爱心卡。绝对数量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