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膏中的制作工艺是怎样的?
1,茶膏的雏形始于唐代。在陆羽的《茶经》中,用七道工序来概括制茶:采摘、蒸、捣、拍、烘、穿、封。在蒸、捣、拍三个过程中,茶叶中的部分茶汁与纤维物质分离,在空气氧化作用下,出现糊浆现象。但这种只是“含膏”,外观体现的是“含膏者的皱纹”。
2.茶膏的真正形成是在宋代。宋代茶业兴盛,宋代制茶人更注重茶叶的糊浆现象。他们认为茶中的“糊”是茶中之宝。他们使用压榨工艺,先蒸茶,然后“洗几遍”方入小榨,以去其水,而入大榨出其膏”,即通过压榨的方式提出一种独立的茶膏。
宋代的茶膏用在两个方面。
首先,它作为一种独立的茶,被收录在宋代著名的茶志中,如“玉蟾膏”、“金鹿乃冲儿”等。
二是在制作龙团风饼等饼、茶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在饼、茶的表面涂上茶膏,增加饼、茶表面的亮度和色泽。宋立科和的《大观茶论》和《鉴辩》,对此有所描述。“茶有不同的规范,比如人有其初貌。面霜薄的话,皮肤会有文字皱纹;膏若厚,其理固。”大意是,如果面霜薄,表面有皱纹;糊稠,饼面纹理不明显,明亮凝缩,质地坚实,糊稠是好茶的代表。
3.茶霜在明朝就消失了。明代禁止龙团风饼等紧压茶,推广散茶。这种巨大的变化导致了唐宋时期制茶技艺的消失,包括茶膏。至此,饮茶的方式又回到了最初的形态,把玩树叶、研究使用极水开始背离茶的内涵,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4.普洱茶膏形成于清代。云南作为边疆,由于远离首都,借助“茶马古道”贸易,继续生产团茶和饼茶。虽然不如宋代的茶饼精致,但这种保留为清代普洱茶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到了清代,随着普洱茶的兴盛,茶膏的制作又悄然出现。最初云南土司采取大锅煮的方法,又开始了另一种茶膏工艺,借鉴了唐宋的饼、茶工艺,只是简单地把“蒸”改成了“煮”,这种煮糊的方法很快就通过茶马古道传到了西藏。
这种煮奶油的方式影响至今,市面上几乎都是这样煮的。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熬制茶膏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一是茶叶的很多生物酶在反复高温熬制过程中消失,使得茶膏后续的转化缺乏动能,只能像霉变一样转化,不可能长期储存。二是茶叶在高温下露天熬煮,大量营养成分随水蒸气挥发,必然导致产品有一定损失。
5.清廷普洱茶膏。乾隆年间,由于大壶熬制茶膏出现质量问题,加上皇室对饮用安全的考虑,将茶膏的制作搬到了宫内的御茶室,制作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在宋代“小榨杀青,大榨出膏”工艺的基础上,清代皇家茶楼的制茶师采用了类似低温萃取、低温烘干的工艺,使制作的宫廷普洱茶膏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普洱茶膏也由此正式命名。清廷还对茶霜进行了区分,形成了“玉龙胜雪”、“红运先行”、“黑珍珠”等几个品种,品质和外观差异很大。其中,玉龙生血又名“普洱茶石乳”,表面白霜,汤色宝石红色,很重。是天然药物最丰富的最佳保健品,具有很高的饮用和药用价值。红运就是把茶叶抛在头上,可以悬浮在水面上,很有观赏性。
今天,故宫博物院还保留着100多年前清朝宫廷的普洱茶膏,图案和文字依然清晰可见,再次证明了宫廷精品茶膏的工艺确实精湛。清代著名药师赵学敏对普洱茶膏的功效和价值赞不绝口,《本草纲目》中也有很多关于普洱茶膏的描述。
随着清朝皇室的解体,宫廷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也随之结束。
6.到了现代,普洱茶膏的制作延续了大锅煮茶膏的方式。新中国成立后的上世纪50年代,中国茶叶公司曾接受国家任务,请勐海、下关等几家企业熬制一批茶膏供应援藏干部。本来打算煮三吨左右,实际只生产了一吨多,就停了。因为煮茶膏质量太差,援藏干部普遍不收,自然也就没有下文了。
7.现代普洱茶膏的研究始于2002年,到2005年,基本完成了清宫普洱茶膏的破译和复原。同时,科研部门采用最先进的科学和生物手段,成功从云南临沧晒毛中分离出后发酵普洱茶的特有菌株,并采用超临界萃取、超低温干燥等工艺,初步实现了普通普洱茶膏的规模化生产。2006年,科研部门成功分离出思茅地区普洱茶特有品系,完成了普洱茶膏“玉龙生血”的研发。自此,现代普洱茶膏第一阶段基本完成,也标志着现代普洱茶膏开始走向成熟。
2005年底,蒙顿茶业(昆明)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将科研成果转化为高端茶产品正式上市。2006年6月6日,蒙通正式将一块重约750g的普洱茶母(纯度和结晶度最高的茶膏,属于普洱茶膏的发酵基)捐赠给云南省博物馆收藏。捐赠仪式上,云南省博物馆还表示:作为产茶大省,盛博首次将茶制品作为藏品进行收藏。蒙顿捐赠的普洱茶母,象征着目前茶行业的最高科技水平,是一款革新了数百年饮茶方式的茶品。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的意义是跨时代的。
蒙顿普洱茶膏采用冷等静压、细胞破壁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超低温干燥等最先进的生物技术手段制成,因此在技术上奠定了高品质茶膏的基础。消除农药残留,解决重金属超标问题,保障产品食用安全;因为低温萃取和低温干燥,保留了茶叶中营养物质的活性,使得蒙顿茶膏有了后续转化的“动能”,在后期的厌氧后发酵过程中会变得更香;同时,蒙顿普洱茶膏非常注重茶叶中天然药物的生物转化,使得茶膏更加天然。
在工艺和分类上,蒙顿的茶膏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原料经过二次人工接种发酵,提高了茶膏的品质和价值。蒙顿在主产区培养分离了普洱茶后期厌氧发酵中的独特菌群,这也是企业的核心技术之一;此外,蒙顿还积极细化产品类别,展示不同茶膏之间的差异。比如蒙顿现有的茶膏产品中有“两个独特的产品”,是传统茶膏所没有展示的。
以“吉祥为头”的普洱茶膏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是整个茶界唯一的茶。茶膏放入水中后,在水中呈絮状,最后茶汤被渲染成艳丽的酒红色,故名。它的特点是始终悬浮在水面之上。即使融到一点,也不会沉底,很有观赏性。“鸿运透透”在开发中应用了纳米技术,也是蒙通的核心技术之一。
“玉龙胜雪”是蒙顿开发的另一项“绝技”。其表面呈现白霜,时间越长,白霜越厚,香味越浓。霜其实是儿茶素和咖啡因的复合产物,具有很高的营养和饮用价值。它讲究的是浓浓的口感,没有任何杂味,有老茶膏的韵味。
2008年4月,经过国家相关质检部门长达两年的反复破坏性试验和严苛测试,蒙顿茶业有限公司获得了中国大陆唯一的(QS)茶膏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QS2102 1402 0008),这也揭示了进入一个真正的纯茶深加工行业的技术门槛有多高。
在《普洱》杂志对芒通茶业制品(昆明)有限公司的采访中,芒通表示,作为一家进入茶行业的外资企业,他们将一直从事茶膏相关产品的研发,未来芒通还会开发很多产品。比如,蒙顿开发了纯普洱茶饮料的母液,这在国内是空白。蒙顿正在与国内几家从事茶饮料生产的大型企业洽谈,寻求合作,共同开发中国大陆第一款纯普洱茶饮料。同时,蒙顿非常关注传统茶产业的健康发展。今年,蒙顿正在着手开展“我的手工茶——2008年拯救民间手工茶”大型公益活动,不仅推广精品手工茶,还帮助爱茶人士发现一些即将失传的好茶。同时,蒙顿愿意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扩大行业交流,通过免费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帮助兄弟企业提升技术和品质,为茶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贡献力量。
相信在蒙顿的带领下,未来将有同样科技实力和技术储备的企业进入纯茶产品深加工行业,让茶膏中的高端茶市场更丰富,产品线更长,口味和品质差异化,满足最挑剔的饮茶者,让最健康最营养的茶产品惠及越来越多的茶爱好者。
作为我们的消费者,也希望看到更多让消费者完全没有食品安全顾虑,同时营养最容易被人体吸收的茶产品出现在市场上,也希望更多像蒙顿这样非常负责任的茶企能够早日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