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上有哪些具体事件和艰难险阻的结果?
综上所述,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由于列强的不断侵略和欺凌,屡战屡败,媾和,割地,赔款,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屈辱。中国也从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变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中国各阶级或阶层进行了哪些斗争和探索,结果如何?
1.斗争——压迫越深,反抗越激烈。中国人民为反抗国内外反动势力,改变自己的屈辱地位,进行了长期不屈不挠的斗争。近代早期的斗争有:虎门销毁鸦片和三元里抗英、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爱国军民抵抗、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中法战争。
2.探索——先进的中国人为谋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而探索各种道路,是一个漫长而又极其复杂艰巨的过程。主要包括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和民族资产阶级激进分子的救国活动。
3.结果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成功了。
一、近代早期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
林则徐与1、1839虎门销毁鸦片,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开始。
┏林则徐-广州-严守。
关Tianpei-Humen┓
2.鸦片战争中:葛定海英勇抗敌,壮烈牺牲。
┗┛陈化成-吴淞
3.新边疆危机时期,左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整个新疆。
4.中法战争中的刘铭传--在台湾省击退法国侵略者。
┗冯子材-镇南关胜利
左在战斗中牺牲。
5.甲午战争期间,邓世昌——黄海——英勇作战,随船沉没。
┃领导了徐邦道-辽东战役的英勇抵抗。
┗·丁汝昌——ahava——宁死不屈,自杀身亡。
第二,农民阶级的斗争
┏1841年间,李三原人民抗击英国。
┫1851——1864,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 1899-1900,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
第三,探索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和激进民主派
1,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探索——自上而下的戊戌变法。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探索——自下而上的辛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探索--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一场新文化运动。
第四,地主阶级的探索
1,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反抗的探索
2、65438+地主阶级洋务派60-90年代的探索。
动词 (verb的缩写)无产阶级探索
在中国的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一、19世纪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及其影响
在1840年至1900年的援助年间,资本主义列强先后发动了五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即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列强通过这些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使中国从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鸦片战争
65438+1960年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进步,英国的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第一次生产过剩危机爆发于1825。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和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英国对华商品出口受到严重阻碍,出现大量逆差。当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鸦片战争发生时,英国以“英国人的生命财产”受到侵犯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大门打开,开始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规定的五口通商、协议关税、自由贸易和单方面最惠国待遇,为英国等西方列强向中国的经济扩张开了绿灯。然而,这一时期中国的开放仅限于东南沿海地区。
2.第二次鸦片战争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英法在1856-1860年打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期间和战后,清政府被迫缔结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通过这两个条约,汉口、牛庄、天津等内陆和北方城市被辟为商埠。条约还规定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港口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在内地旅游、经商和传教。这样,列强在中国的利益进一步扩大,从东南沿海地区扩大到内陆和北方地区。俄国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北方进行掠夺,侵吞了1.5万平方公里以上。
3.1894-1895年中日战争
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同时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从1894到1895,发动甲午战争侵略朝鲜和中国。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告终,清政府被迫于1895年4月与日本缔结《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进程,给近代中国社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日本对中国台湾省的占领严重损害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巨额赔款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清政府被迫以牺牲主权为代价举借外债,使中国内政外交进一步受列强控制。允许外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办厂,使帝国主义资本输出中国合法化;而日本则利用巨额战争赔款疯狂扩充军备,以至于挤进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迅速成为远东侵略战争的策源地。
4.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
1900年,帝国主义列强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借口,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迫使清政府与之缔结《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是一个空前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进一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大大加强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影响,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辛丑条约》规定的“庚子赔款”,本息合计9.8亿两白银,加上地方赔款2000多万两,就是6543.8+0亿两白银多,是对中国人民的残酷经济掠夺;其关于惩罚“第一次灾难”和禁止中国人民加入或建立反帝组织的规定,体现了对中国严酷的政治奴役;其关于在北京设立单独的使馆区、派兵保护并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允许各国驻军的规定,是对中国野蛮的军事控制。
二、19世纪中国各种势力对外国列强入侵的反应。
1.清政府的腐败与对敌决策的失误
在清末的反侵略战争中,清政府在和战决策上常常犹豫不决,徘徊在妥协与抵抗之间。决策的反复失误是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战前依靠列强斡旋,战争和防御准备不充分;在战争中“避战自保”,损失战机,一次次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战争中高层决策的无能和软弱。1894年,战争迫在眉睫,手握军事外交大权的李鸿章在军事上并没有积极备战,而是寄希望于各国的“调停”。1894-1895年甲午战争期间,慈禧太后60大寿,对日持和平妥协政策。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大力推行避战求和政策,采取消极抵抗的战略方针,结果处处被动。
清军中虽有关天培这样的民族英雄,但大多缺乏斗志,不少将领怕死甚至逃跑。
2.人民自发的斗争
外国势力的入侵和清政府的妥协,激起了中国人民的自发斗争。重要斗争主要有1841三元里人民反英斗争、1895台湾省人民反台割台斗争和1900义和团运动。
1841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早的自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在1895反割台斗争中,台湾省各族人民组成起义军,誓与台湾省同生共死。留在台湾省的起义军和部分清军推举刘永福为首领,带领台湾省军民共同抗击日军。
65438年至0898年,义和团运动首先在山东兴起。随着形势的发展,义和团改名为义和团,并打出了“助清灭洋”的旗号。慈禧太后发现很难迅速“歼灭”义和团,于是用“招安”的方法,企图控制其使用。1900年春,在清政府的默许下,义和团涌入京津。义和团在与八国联军的斗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下令清军在西进途中“铲除”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义和团运动和爱国运动失败了。
3.有识之士的自强运动
林则徐在领导禁烟斗争的同时,收集和研究外国情况,组织人编纂各国法律和四大洲志,成为中国看世界第一人。魏源在《四大洲志》的基础上,编著了《海洋地图集》一书,系统介绍了东南亚、欧洲、美洲的历史地理。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860“内忧外患”的局面,极大地震动了清朝的统治者和士绅。为了达到“自强”的目的,洋务派甄创办了一批新式军工和新式学堂,并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培养新式海军和陆军部队。从65438年到70年代,洋务派为了解决军事工业在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也在“求财”的口号下建立了一批民用工业。1895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19的70年代以后,洋务派在“求富”的口号下,提出了利用自身经济实力与外国资本主义竞争的“商战”思想。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出现,“商战”思想逐渐成为当时影响很大的反侵略思想。马建忠和郑是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
三、20世纪日本侵华历史
20世纪初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从1901到1919,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和期间的列强虽然没有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但也没有停止其他形式的侵略扩张。
1904-1905年,日本在中国的土地上发动了日俄战争,并将侵略范围扩大到中国东北。1905日俄战争后,日本取代了俄国在中国东北杜南的殖民地位。1914年,日本对德宣战,出兵中国山东,占领德国租借的青岛,占领吉焦铁路沿线。1915年,日本人以袁世凯称帝为诱饵,使占领山东成为现实,公然向中国政府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由于中国人民的激烈反抗和列强之间的矛盾斗争,“二十一条”没有得到实施,反而加强了日本在中国东北的侵略性权益,特别是在中国的经济利益。袁世凯死后,日本支持安徽军阀和冯军阀打内战,造成割据局面。仇视中国革命,破坏中国统一大业。
2.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发动的大规模侵华战争。
受1929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急于从外来侵略中寻找出路。1931年挑起“九一八事变”。1932年,侵华日军将中国东北占领区改名为“满洲国”,扶植被推翻的清朝皇帝溥仪为傀儡。从此,中国东北成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日军侵占中国东北后,开始扩张势力,加快侵华速度。1932推出了一个?二八事变和华北事变在1935发起。到1936,华北很多地方都成了日寇的势力范围。
1936年“226”兵变后,军部控制的广田弘一上台组阁,建立了军事法西斯专政。1936年间,广田内阁召开会议,通过了基本国策,制定了“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和“向南洋发展”的侵略政策,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定下了基调。
1937年发生的“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信号,也是抗日战争的开始。战争初期,日军凭借精良的装备和充分的准备,迅速占领了华北五省、上海、南京等地。然而,日本侵华战争遭到了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日本侵略军陷入了长期战争的泥潭。战争期间,日军屠杀中国人民,制造南京大屠杀,掠夺中国资源,进行奴化教育,实行殖民统治。
舞台特征扫描
一、1840年至1894年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特点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大量的“条约权利”,并监督清政府履行这些所谓的“条约义务”。表面上看,在“中外和解”的形势下,中国受到了进一步的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列强还占领了中国大片领土,英国强迫清政府割让香港岛和九龙司。俄罗斯占领了中国654.38+0.5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倾销商品,商品出口成为这一时期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清政府在《南京条约》中开放东南沿海五个口岸,在《北京条约》中开放11个通商口岸。对外贸易的巨大变化表明,中国市场已经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联系在一起。列强借助不平等条约和低关税,大量雇佣买办,在中国建立了一整套产品营销网络、原材料采购网络和财务控制网络,逐步控制了中国市场。
二、1894~1901年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特点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外国列强侵略中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经济上,主要是从商品输出转向资本输出;政治上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军事上,列强趋于联合,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帝国主义联合屠杀中国的联盟已经形成。
三。1901~1945年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特点
列强放弃了瓜分中国的计划,采取了“以华治华”的政策。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日本和德国的崛起和落后,打乱了旧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格局,加剧了大国之间的斗争。日本人成了侵华最凶猛的敌人。日俄在中国东北的争夺越来越激烈,最终导致了日俄在中国领土上的战争。帝国主义列强虽然在侵华问题上有矛盾和斗争,但在最大限度地侵略中国和维护共同利益上是一致的。
随着日本称霸中国的野心日益膨胀,最终在1931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在1937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就是要排斥其他列强,独占中国,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
四、1945至1949年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特点
从抗日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美国采取扶蒋反共政策,继续以蒋介石为代理人,逐渐形成了垄断中国的局面。新中国的建立粉碎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阴谋。
常规知识扩展
1.列强发动侵华战争与世界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然后蔓延到法国、美国等国家。65438年至0840年,中国、日本等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成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工业原料供应地。东亚国家从属于西方国家的格局的形成。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展,帝国主义国家为了进一步扩大其控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为其剩余资本寻找投资场所,形成了瓜分世界的殖民狂潮。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后,开始侵略朝鲜和中国,成为亚洲唯一的帝国主义国家。
1929到1933的世界经济危机,加剧了日本的阶级矛盾和统治危机。日本法西斯在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下,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企图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
第二,闭关锁国造成了中国的落后。
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建立,必将把东方封建农业社会纳入世界政治经济的新体系。面对来自西方的挑战,清朝统治者在长期闭关锁国的状态下,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一无所知,应对乏力。首先,统治者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和措施,限制对外交流和贸易,直到鸦片战争。二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中国优于国家”的观念,形成了闭关锁国的心态,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一无所知。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才逐渐开放,但障碍重重。在有限的开放中向西方学习,虽然国力逐渐增强,但离大国还差得很远。
第三,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两大矛盾的发展趋势。
1840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两种矛盾的趋势:从被外国列强侵略的角度看,是一种向下的衰落,从接受先进的资本主义文化的角度看,是一种进步。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自给自足,政治专制。资本主义列强既是强盗,也是绅士。他们侵略中国的时候,也把先进的资本主义文化带到了中国。其中包括现代科学技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民主自由价值观。20世纪60年代后,中国有了自己的现代工业、铁路、船舶和电信,也有了现代海军和陆军,开始向现代政治制度转型。
第四,民族团结和统一——国家独立的根本保证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是近百年来帝国主义侵华的高潮。面对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觉醒的中国人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精诚团结,取得了抗战的全面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由于时代、领导人和国际环境的变化,抗日战争与以往的反侵略战争有很大不同。最显著的区别是,这场反侵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进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对国共两党政权的兴衰和抗战后中国的前途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和国外的反法西斯战线相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自己明显的特点:广泛的民族性是中华民族真正的大团结;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两党的团结与斗争贯穿了抗日战争的全过程。是国共两党以政治力量和军事力量的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组成部分,得到了广泛的国际援助;抗日战争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提高,成为世界四大强国之一,也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