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民歌的内容描述了什么?

北朝乐府民歌主要由《乐府诗集》中的《两鼓角横吹歌》组成,是北方民族的民间创作。东晋以后,由北朝传入南朝,只为梁乐府机关所采用,故称“梁古交横吹曲”。所谓“横吹歌”,是北方民族在马背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因为演奏时有鼓和角,所以又叫“横吹鼓角歌”。

首先,它反映了战争和北方人民的军国主义精神。北朝乐府民歌多写于金代“五朵野花”之后的北朝初期。当时北方各民族长期混战,许多民歌反映了这一社会现实。比如《企隐喻之歌》(《可怜人》)就是各族在战争中大量死亡的写照,而《柳之歌》(《好运动员必快》)则反映了北方人民为了适应战乱频繁的社会环境,善于骑射,骁勇善战的精神。

二是反映民间疾苦。与北朝残酷的战争相伴而生的统治阶级的人口掠夺,给人民造成了被流放的痛苦,这使得许多反映北朝流放生活的思乡作品,都表现出一种绝望的悲愤,有别于一般的漂泊诗。比如紫蜜马歌(《高山上的树》)、琅琊王歌、龙头歌都反映了这种社会现实,而雀老李歌、尤则触及了社会贫富对立的根本问题,反映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反抗意识。

三是反映男女的爱情生活。北方各民族的性格都是坦率的,即使在爱情上也是如此,所以北朝的情歌和南朝的子夜不一样,简直是豪放,表现了北方情调的特点。

比如陆地驱乐歌(《月光星辰欲坠》)、破柳之歌(《我肚子里不痛快》)、捉歌等。,土地驱乐歌(《驱羊入谷》)也反映了战争环境下“老妇不嫁”的现实。

总之,北朝乐府民歌风格浑厚质朴,雄壮奔放,语言真实而不粗糙。从形式上看,《米色》虽以五言四句为主,但也开创了七言四句的七绝体,发展了七言古风和杂体,对唐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比如《木兰诗》在唐代七言律诗中就有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