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能否从群众、基础、根源三个方面回答?)

第一,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如何看待人民和个人的历史作用?这是社会认知史上的一个长期谜题。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它既从客体的角度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又从主体的角度回答了人和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出现之前,占主导地位的历史观是唯心史观。唯心史观以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为基本前提,否认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抹杀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主张少数英雄创造历史,因此这种观点被称为英雄史观。

英雄史观的产生有其深刻的认识根源、社会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从认识的根源上看,英雄史观主要是由于停留在历史现象的表面,夸大和绝对化了走在历史舞台前面的少数英雄的作用,特别是他们意识的作用,而把不为人知的群众及其历史活动置于视线之外。从社会历史根源看,英雄史观的产生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有关。大多数人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少数人从事精神文化生活的政治支配和垄断。在私有制社会,广大人民群众处于无能为力的地位,受到剥削和压迫,他们的积极性受到压制,他们的历史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和社会的承认,而少数剥削阶级却掌握着经济和政治权力,他们骄横专横,好像在随心所欲地主宰历史。这为英雄史观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土壤。从阶级起源来看,为了维护剥削阶级的利益,思想家出于阶级偏见不敢承认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而需要用英雄史观为自己服务。这是英雄史观产生并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重要原因。

与历史唯心主义相反,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切历史本来都是由个体活动构成的,社会科学的任务就是解释这些活动”。人是现实社会中的人。解释历史创造者的问题,必须全面、具体、历史地考察和分析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二)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社会史是由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构成的。所谓现实的人,“不是处于某种虚幻的孤立的、固定的状态的人,而是处于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这种现实的人,是基于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从事一定实践活动,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具有主动性的人。只有把人看作是现实的人,才能正确把握人及其活动的本质以及人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劳动是人类的基本活动。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而且通过一定的创造确认了人的本质力量。劳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方式。劳动发展史是理解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也是理解社会历史创造过程和历史创造者的钥匙。人们创造历史的第一个或最基本的活动是生产劳动。

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的另一个重要观点。它告诉我们,人不仅与作为“物种”的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不是自然属性;人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特别是经济关系中;人的本质是变化发展的,不是永恒的。这种观点强调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要求人们从一定的社会关系包括阶级关系中去理解和把握一定群体和个人的本质和作用。在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或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具有不同社会属性的个人或群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三)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具体过程来理解和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历史唯物主义在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时坚持以下原则:第一,历史唯物主义立足于整体社会历史进程来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其次,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来考察和解释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最后,历史唯物主义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面考察了人的历史活动的作用和性质。

(D)人民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人民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定性地指所有对社会历史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人,定量地指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有不同的内容,包括不同的阶级、阶层和群体。人民最稳定的主体永远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人民及其知识分子。

1.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作用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是一致的。在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过程中,人民群众是顺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有改变旧的生产关系的愿望,主张改变旧的社会制度和旧的思想观念的社会力量。人民的普遍意志和行动代表着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着历史发展的结果。

人民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物质生产活动的主体是广大劳动群众。劳动人民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衣食住行等必要的生活资料和从事政治、科学、文化、艺术活动的必要物质前提。劳动人民,包括劳动知识分子,积累和传播了生产经验,改进和发明了生产工具,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过程的现代化和繁重体力劳动的逐渐减少,从事科技活动的知识分子的脑力劳动将日益成为创造社会财富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活动。当前,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事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在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和创造社会物质财富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人民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物质生产活动的主体是人民,精神生产活动的主体也是人民。劳动人民通过物质生产实践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设施。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和精神产品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一切科学理论和一切有价值的文学艺术都来自人民的生活实践。

人民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人民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在创造和改造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的变化和社会制度的更替,最终都要依靠生产力的发展,但不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自发地实现和完成,而必须依靠人民的力量。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不断要求通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来改善生产关系。人民群众是社会革命的主力军,他们发挥了“旧社会每一个催生新社会的助产士”的巨大作用。“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2.人民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经济条件对人们的创造性活动有着主要的和决定性的影响。一定历史阶段达到的生产力水平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前提。在不同的生产关系或经济制度中,人民的经济地位、经济利益和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同的。政治条件也直接影响人们的创造性活动。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下,人民的政治地位和政治权利不同,他们在政治和其他领域的创造性作用也不同。精神文化条件也是制约人们创造性活动的重要因素。一定历史时期的人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一定社会的思想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消极落后的文化意识会削弱人民创造历史的作用。先进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对人们的创造性活动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为人们创造历史提供了极其有利的经济、政治、精神和文化条件,但仍有许多方面有待完善。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还不完善,科学文化还比较落后。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改革,加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群众观点是坚信人民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对人民负责的观点,虚心向人民学习的观点。群众路线是在群众观点指导下形成的,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落实。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作为中国的主要代表,创造性地提出了党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是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之一。

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强调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他尊重和热爱群众,始终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树立了光辉榜样。“三个代表”强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倡导以人为本,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了人民创造历史的观点。

第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以人创造历史为基本前提,科学地解释了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A)社会和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历史唯物主义主张在考察个人的历史作用时,要具体分析个人及其作用的性质和大小。个体是指社会群体中的单个成员,是社会的一个“分子”。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是有差异的。有的人作用大一些,有的人作用小一些;有人推动历史发展,有人阻碍历史发展。在分析或评价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时,应坚持历史的、具体的观点,不应简单化。

(二)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对历史事件有着深刻的影响,甚至有时可以决定个别的历史事件,从而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导致历史发展的重大变化。历史人物是完成一定历史任务的主要倡导者、推动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历史人物按其作用的性质可分为杰出人物和反面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新的历史任务往往是由一些历史人物首先发现或提出的。他们比一般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解决历史任务的欲望比别人更强。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提出的思想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他们为群众指明了革命斗争的方向,在革命斗争中起着领导作用。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一些政治代表,在一定条件下,利用手中的权力满足社会某些方面的需要,也会对历史发展起到一定甚至重大的推动作用。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和教育家的创造性活动,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但必须明确,无论什么样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发挥什么作用,都必须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体进程和方向。

(三)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

任何历史人物,尤其是杰出政治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时势造英雄,优秀人物的出现是必然的。优秀的人会因为他们的智慧和人格因素对社会进程产生影响,但这些影响只是历史进程中的偶然现象,只能是社会发展的个体原因。他们凭借自己的才能,可以改变特定历史事件的表象或某些后果,但终究改变不了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如果看不到历史人物活动的社会制约,割裂必然与偶然的关系,必然会夸大个人的作用,进而否定或歪曲历史发展的规律。

历史人物角色的性质取决于其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的意愿。历史人物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才能对社会进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否则,如果违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或必然性,历史人物也会走向反面。

(四)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根据历史人物的历史特点和阶级特点,主张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

历史分析法要求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具体全面地考察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阶级分析法要求将历史人物置于一定的阶级关系中,联系其所属的阶级进行考察和评价。

重点全纽结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一原则划清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界限,阐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的原理,为理解社会历史和社会生活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指导。

2.社会基本矛盾原理。这一原理明确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要求、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要求的规律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从而正确回答了人类社会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它要求人们按照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和改造世界,要求无产阶级政党按照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实现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3.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阶级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虽然阶级和阶级斗争只存在于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但这一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为理解阶级社会及其发展提供了新的基本线索,为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找到了打破旧世界的根本途径。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我们要十分注意正确认识和处理阶级斗争和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4.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原则。这一原则阐明了人民是历史的主体,社会规律的实现离不开人民的创造性活动,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无数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它要求人们树立全心全意信任、依靠和服务人民的群众观点。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维护、实现和发展人民的根本利益。

希望你能采纳,O(∩_∩)O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