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年表?
王公即位年份的编年法:年表是基于王公在位的年数。比如《左传·骰子之战》:“三十三年春,秦时过周北门。”在鲁僖公呆了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传》:“惠文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军。”
二、年号年表法
年号编年法:汉武帝以来就有年号了。从那以后,每个皇帝都要更换皇位,并用年号标记年份。如《岳阳楼记》、《庆春四年》、《琵琶行》、《元和十年》、《游宝蟾山》、《元和元年七月》、《石钟山》、《元丰七年》、《梅花岭》、《顺治二年》、《南指南》序《德佑二年》、《雁荡山》、《相伏钟》(相伏是“大中相伏”的简称,宋真宗年号)。
第三,干部和支部年表
干支年表:如五人墓碑:“周公于聚德被捕,在丁卯三月望。”丁卯”指公元1627;《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传》序:“死得最惨的是1911年3月29日两广围攻。
辛亥指年份1911;《给妻子的信》“韦辛三月读六宵四鼓”,“韦辛”应该是辛亥。在现代,干部和分支的编年史经常被用来代表重大的历史事件,如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第四,年号的使用,既干又支。
年号的使用是干支并用:皇帝的年号放在年号的前面,干支的年号列在后面。比如扬州慢,“惜春沈冰”,“惜春”是宋孝宗赵昚的年号,“沈冰”是主枝的年号;在《核船》的故事中,“天启是任旭的秋日”,“天启”是朱由校的年号,“任旭”是干之年。
《致姐姐文匡甘龙丁海东》,“甘龙”为清朝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丁海”为干支年号;梅花纪灵“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朝始祖爱新觉罗·福临的年号,“乙酉”是干之年。
五、星年。
1,年表
在战国时期,年份是由星星来标记的。年恒星是木星,自西向东运行,11.86年绕太阳一周。古人发现木星大约在12年后出现在星空的同一位置,于是把一周分成12等份,每个等份称为一周,代表一年,并给它们起了名字,吉星、弓玄和\\。就像占星术中的岁,分析木材中的岁,大梁中的岁。
2、太岁历年
木星轨道由西向东,与人们经常看到的12陈方向相反。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古代天文占星家想象出一颗假老恒星叫太岁,并给它起了十二个名字,分别是提格、山葵、徐志、野落、唐盾、斜槎、奇谭、左雾。
后来发现,年星一年并不旅行一次。如果运行65,438+065,438+0.86年,86年多走一次。这种测年方法不准确,繁琐,以后会被抛弃。这种编年方法,在陆兰和楚辞中都可以见到。
第六,十二生肖年
是我国民间开展的一种与枝、支关系密切的年代学方法。用十二肖兽的名字作为年、支的对应名。
例:子、丑、寅、卯、辰、巳、午、卫、申、酉、戌、亥。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扩展数据
世界上有许多测定年代的方法,但目前世界上最常用的方法是公元年代测定法。此外,还有干支年表、天文年表、历史年表、皇帝年号年表。此外,还有伊斯兰时代、佛教时代、犹太时代、希腊时代、日本时代等等。
在中国,早在公元前2000年,就有了自己的历法。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我国采用的是“干支纪元法”,即旬干和十二日支分别合二为一,每60年为一个周期。
因为公元纪年的起点是1,并没有“公元0”,所以大多数对公元纪年有充分了解的科学家和世界上最权威的天文机构都明确支持21世纪始于2001的说法。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