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的历史沿革

高平古称长平、焦。据考古发现,最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高平就已经有人类居住。高平市是姚峰丹朱、神农播种、蚩尤冶铁等神话的发源地。高平有许多历史遗迹,如长平之战遗址群、颜地陵和羊头山石窟。是汉代名医陈贵、晋代医学家王叔和、元代水利学家贾鲁等历史名人的故乡。

在时期,姚将天下分为九州,九州是冀州的领地,属于“帝都”。

舜建禹,承尧制,使天下十二州,属冀州。《左传》云:冀东丹山合,东北医学无营。

夏朝十二州并为九州,属冀州。《愚公锥指》云:夏合冀州,同石尧。

殷商王朝为商贾立国,祖逖定都程庚,属吉尔吉斯斯坦大陆。

春秋时属晋,是晋国的一个封建城市,原名灵石城。《竹书年谱》记载:周威烈七年,赵桓城(赵桓建城)在此。

战国时,凌姓改为长平。周安二十六年(前376年),汉、赵、魏分晋,长平归汉。在三十五年(前280年),开始攻击赵,取代广朗城。《国志》云:光狼城在泽州高平县西(今山西省高平市西)。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大将白攻赵,联赵抗秦,即党17之城赠赵,长平归赵。55年,长平之战在长平(今高平市西北)爆发,后被秦国占领。

秦统一天下后,建立郡县制,将天下分为36郡,设郡为上党郡。

西汉、东汉、三国、魏晋都属于上党郡。

东晋太原中期(公元386年),西燕慕容永称帝,分当、平阳、河内三郡,设建兴郡(郡治),燕郡改为建兴郡。

北魏初,宣石县改为建兴县。北魏永安二年(公元529年),建兴县改为建州县,辖杜高、昌平、安平、泰宁四县。现在高平城叫昌平县,隶属建州郡,统领高平两县,高平之名由此开始。

北齐天宝七年(公元556年)并入高平县,高平改为高平郡。北齐末年,高萍改为高平县。此后只叫高平,不再叫高平,改杜高县,划归建州。

北周时,昌平县、杜高县为高平县,高平县划归高平县,属建州。

隋开帝三年(公元583年),建州改为泽州,高平县隶属泽州。开帝十六年,分析高平原在灵川郡,属泽州。

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州为县,泽州改称昌平县,高平县隶属昌平县。

隋以宁二年(公元617年),废郡为州,长平郡恢复泽州,高平郡恢复泽州。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分析,泽州各部设盖州、建设、泽州,盖州设高平(高平方米镇),盖州领丹川、盖城、灵川、高平四县。武德开国六年,废盖州,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盖州于泽州。

唐贞观元年至金天会五年,高平县属泽州(高平县),先后隶属河东路、赵一节、河阳节、昭义军、河东路、河东南路,但地名不变。

金天会六年(公元1128),泽州改为南泽州,天德三年改为泽州,属高平郡。

金元二年(公元1123年),泽州升为中昌军节,高平郡划归中昌军节。

元元年(公元1260年)在泽州设侯司,高平调到泽州任侯司。至元三年(公元1267年),高平县划归泽州,属平阳路、晋宁路。

明洪武二年,升为泽州直隶州,高平县隶属泽州直隶州,隶属山西公安部。

清雍正六年,升为泽州府,高平隶属泽州府,为泽州府所辖五郡之一,属山西省。

民国三年,撤销泽州府,高平改为山西省集宁路。民国23年,高平县直辖于山西省,民国26年,高平为山西省第五行政区。民国30年,高平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隶属太岳区。民国三十二年,高平东南划归高玲县,其余仍为高平县。1945年6月,高平解放,同年6月10年,高玲县废止。原划入高玲县的地区仍划入属于太岳四特区的高平县。1948,改为太岳三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撤销太岳区。1958年,高平县成立高平人民公社。1961年恢复为高平县,先后隶属晋东南特区(地区)。198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晋东南设立晋城市,高平县归晋城市管辖。5月1993,12经国务院批准,高平撤县设市,成为省辖县级市,由晋城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