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与秦腔散文
每年春天,地里都没活干,村里就打算搭个舞台,唱个大戏。舞台是全村人的共同事业,他们宁愿少吃少穿也要筹钱,买上好的木头石头,请高技能的工匠来搭建。村里富不富,比这个阶段更广。演出刚开始,下午中间就有人拿凳子占位置。演出开始前,台下坐着站着的人都很拥挤,舞台两侧的台阶上躺着一群正在玩耍的孩子。锣鼓铿锵,似乎整个世界都要天翻地覆。锣鼓还在敲,幕布就是不拉。偶尔有演员从幕布上往下看,喊一声:开始吧,场场爆满!幕布放下,只说要出场,却一直叮叮当当。最后,锣鼓停在舞台上,幕布拉开,角色出场。但不管是男是女出来不面对观众,都是掩面,女的往后退,就像浮在水面上一样。观众喊:看那腰,那肩,一出戏!如果是男的,摇一摇帽子羽毛,双摇一会,单摇一会,不动的时候上下飞,观众会叫:绝对!绝对的!当角色突然转身,昂着头,大声喊叫,那声音就像炸雷一样砸在人们的头上。全场瑟瑟发抖,从头到脚,每一个指尖,每一根发梢都是麻木而酥脆的。如果是“救佩生”,慧娘站在台中蹲下来。慢慢的,慢慢的,慧娘蹲了下来,台下的人头掉了半尺。当慧娘站起来的时候,慢慢的,慢慢的,慧娘站起来,台下的人脖子都伸长了。他们不喜欢看不熟悉的剧,但最欢迎看熟悉的剧。他们都知道,凡是唱得好的演员,都会摇头跟着唱。任何走调的演员都会被观众纠正。说白了,看秦腔不是为了新奇,他们只是想找乐子。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氛围,面对这样的观众,秦腔是最值得夸耀和享受的艺术..在上午节目和下午节目之间的休息时间,演员们也要吃饭。这个时候,就是观众吃饭的时间了。离家近的会回家吃饭,有些离家远的会去最近的亲戚家。没有亲人的会在台下买点吃的。各种小吃都会摆出来,花生,瓜子,糖果,香烟,油茶,麻花,烧鸡,煎饼,凉皮,凉皮。年轻人喜欢吃凉皮,油红辣椒辣,吃的满嘴唏嘘,却又过瘾。
在农村,凡是喜事,凡是白事,村民都要唱。农村家里有白事的时候(老人去世的时候),请几个乐手也是白事庄重的一种衡量。如果家境殷实,一般会请8个乐手来上一个唱戏,一般也叫自助班。晚上三祭后(祭祀死者的礼仪),唱几段,第二天再唱几段,只要用锣鼓就行。唱《诸葛亮祭灯》悲伤。让人落泪,也让路人想哭。表演《包公赔罪》时,大京高喊“王朝马汉”,那声调犹如天地间的惊雷,两里外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要说我是怎么爱上秦腔的,恐怕还得从我的童年说起。记得那年父亲从新疆回来,带了一台录音机。这个东西在当时的农村真的是稀罕物。除了另一个村的12寸黑白电视机,我们的录音机可以说是村里的另一台了。爸爸觉得录音机的外部声音小,就在屋檐下装了一个大喇叭,很大的声音传遍了整个院子。爸爸喜欢听秦腔。晚上他从地里干活回来,端着饭碗坐在门前的石板上,听着录音机播放的高亢激昂的曲调,委婉高亢的音调。几乎每个毛孔都很舒服。最后,全家老少都能哼上几段刘茹慧的《安沧人木》。
当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的时候,每个家庭都买了电视。从那以后,人们每周都能在电视上看到秦腔,方便多了,而且都是著名演员。因为爸爸要看剧,电视被他控制,我没办法,只能跟着看。虽然不知道剧的好坏,但是喜欢看歌词。我觉得秦腔的歌词特别朗朗上口,词的节奏很优雅,对仗很工整,很有韵味。当我遇到一段没有歌词的咏叹调显示在屏幕下方时,我常常会非常沮丧。这时候我喜欢乱问问题,但是父亲不厌其烦的给我讲每一部戏的历史故事的来龙去脉。我也听了,时不时插几句。时间久了,渐渐熟悉了秦腔,知道了那个段子谁唱得最好。那个笑话讲的是那个朝代的历史故事。
对于秦腔来说,整体感觉是一种古老的历史沉淀,是千百年来黄河流域底层人民发自内心的怒吼。八百里秦川,既有秦汉唐的辉煌,也有近代的无奈衰落。千千的几万秦人承受了那么多的悲欢离合。他们用“呐喊”这种高亢激昂的曲调宣泄情绪。秦腔和他们的生死和* * *,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它的唱腔,声音很宽,声音很大,直上直下,给人一种高音、暴力、粗犷的感觉。曲调上有“喜音”和“苦音”;主要有慢板、尖板、滚板、摇板、替代板五种板。演唱的音乐丰富多彩,优美动人。在表演上,朴实热情,充满夸张,生活气息浓厚,喷火、坠落、耍把戏等特技多有表现。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感人肺腑,充满夸张。角色线分为四生、六丹、二净、一丑,13门,又称“十三网”。秦腔表演的剧目多以《万国公报》、《三国志》、《杨家将》、《说岳》等英雄传说或悲剧故事,以及神话、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剧为题材。《拾玉镯》等优美的情歌,生动活泼。虽然歌词不多,但主要注重通过人物的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而小丑剧的歌词很受欢迎。其中《教》和《助野》是经典剧目。从思想上讲,他们向乞丐展示了穷人在贫困处境中的乐观主义。虽然他们中的一些人爱财贪便宜,但他们仍然善良,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他们仍然帮助别人。这时候所有的缺点都让人物更加贴近生活。这些戏剧总是有代表性的。秦腔里的小鼓弦、朱的送别宴、周仁的回府、穆的指挥,村民们从小就受到忠孝仁义礼智信的熏陶。虽然不识字,但唐宋元明清变化明显。讲道理,批评教育后辈,肚子里有的是戏,开口就是一出戏,绝对对症下药,脱不了题。对秦腔的理解,也是人民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
秦腔是老百姓生活的艺术精华,是一门大众艺术,生活创造了秦腔的历史和发展,秦腔是老百姓的精神家园,人生的酸甜苦辣都在其中。我也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秦腔。带有地方色彩的优美唱腔,浓缩了陕西悠久的文化。听起来像一杯浓茶,香醇回味无穷,让人怀念沧桑多彩的人生。一曲一调凝聚着关中人对生活丰富多彩的感受。我是陕西人,骨子里秦人的血液里也烙着关中几千年的文化,包括秦腔的感觉。她历经数百年的磨砺,蕴含着秦人对生活的丰富感受和体验,让人听久了唱腻了。有空听一场秦腔,她会告诉你什么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