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从古至今最鲜明的特色是什么,和历史文化有关。
吕梁地区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沟壑纵横,山峦起伏,梯田纵横,是山西贫困地区之一。但历史在这里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与吕梁的风光相得益彰,成为今天的旅游胜地。吕梁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品种齐全。除了煤以外,还有赤铁矿、磁铁矿、铅矿、白云石、石棉和石墨。大理石等。著名的酒都杏花村位于吕梁地区的汾阳市。武则天和刘胡兰的故乡文水县也在吕梁地区。吕梁地区历史上人才辈出。宋代著名诗人狄青、唐代大诗人宋文志、唐代将军郭子仪也出自汾阳。
吕梁因纵贯全境的吕梁山而得名。市区的骨脊山,古称吕梁山。据《永宁县志》记载,“骨脊名曰泰山左,华山右,长山为支,恒山为朝,此山在山中,仍为天地骨脊”。骨脊古义与吕梁相近,故以吕梁山命名。
吕梁的建立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吕梁地区有曲艺、平陵、中阳、瓜蒌四县。历代吕梁属石州、汾州、兰30、冀州、晋宁军、太原府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吕梁各县隶属晋绥边区行政公署(初称晋西北)。1949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后,在吕梁设立兴县、汾阳专区。1971 5月1日,吕梁地区成立。2004年7月,撤销县级吕梁区和离石市,设立地级吕梁市。市辖一个区,即离石区;两个县级市,分别是汾阳市和孝义市;十县为交城、文水、中阳、柳林、交口、兴县、岚县、临县、房山、石楼。148个乡镇(81个镇,67个乡镇),12个街道办事处,3110个行政村,81个居委会。
吕梁城市的历史发展过程
春秋时期是赵国的疆域,境内有中阳、子时、大岭。元朝时,吕梁大部属太原道(后改为集宁道)管辖,有交城县、文水县、星州、兰州、林州、石州(下辖离石县、宁乡县)、汾州(下辖西和县、孝义县)。石楼是晋宁路下辖的一个县。
秦时为太原郡,有大岭、子时等郡。明代,吕梁除石楼县外,其余各县均属太原。万历二十三年五月,汾州升官,靠郭建立汾阳郡。太原府、临县、永宁府、宁乡县、汾州县所辖县改为汾州府。万历四十年,石楼县成为汾州府。
西汉是太原郡的地盘。清朝时使用王朝制,其构造不变。
东汉时期,属西河、太原、河东三县。民国元年(1912),撤销汾州府建制,永宁府改为县。三年(1914),永宁县改为离石,宁乡县改为中阳。民国七年(1918),增设方山县。
三国时期是魏国的领土,隶属河西郡。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吕梁所有的县都属于晋绥边区行政公署(初称晋西北)。
西晋时期,境内各郡分属西河州和太原州,郡县不变,仅将子时县改为谯城。1949年吕梁有兴县地区和汾阳地区。兴县地区辖兴县、临县、离石、方山、岚县等11县,汾阳地区辖汾阳、孝义、交城、文水、中阳、石楼等9县。
东晋十六国时期,设永世郡,寻西河而改。后来严设离石,保护军队。1951,汾阳区撤销,交城、文水、汾阳、孝义四县划归榆次区,中阳县划归兴县区;石楼县划归津南特区。
隋朝分为离石县、西和县、太原县、娄烦县、龙泉县。1952,兴县区撤销,兴县、岚县划归雁北区;临县、房山、离石、中阳在榆次地区之下。
唐朝时,吕梁属石州、汾州、谯周、兰州、并州(后改为太原)。离石县和方山县于1954年合并为离山县。
五代时期,境内归属不变。1958-1971958 165438+10月10,文水县、交城县并入汾阳县,中阳县、离山县并入离石县,孝义县并入介休县、兰县。1959 9月19除孝义县外各县恢复建设,孝义县5月恢复建设1961。1971五月1。建立吕梁地区,同时恢复方山县,新增娄烦、交口两县。
宋朝时,吕梁属石州、汾州、兰三十、冀州、晋宁军、太原府。1972 -1996四月,娄烦县划归太原市;1971年1年10月5日,柳林县新增。1992孝义撤县设市;1996离石市撤县建市;1996汾阳撤县建市。
晋朝时,只是因为撤销了晋宁军,将所辖的郡改为石州,其他郡的隶属关系不变。2003年,国务院批准取消地区建制,设立吕梁市。该市现辖1区和10县,受省政府委托管理省辖两个县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