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派是什么意思?

岭南画派是由广东画家组成的画派。它创建于清末,创始人有高、、陈,又称“岭南三杰”[1]。岭南画派是中国传统中国画中的一个革命性流派。它以创新为宗旨,主张引进西方绘画方法,融合中西绘画之长,“折衷中外绘画,融合古今绘画”,创作出符合时代精神的创新作品。以、、、为代表的第二代岭南画家,在题材和技法上较“两高一陈”有了新的突破,被誉为当代岭南画派的四大画家[2]。岭南画派、粤剧、广东音乐并称为“岭南三秀”。在20世纪中国画坛,岭南画派、京津画派和海派是中国画坛新画派的代表[3]。

目录

[隐藏]

1姓名

2历史

2.1第一代岭南画家

2.2第二代岭南画家

3项技术

4另见

5个参考源

6外部链接

名称[编辑]

“岭南画派”这个词不是岭南画家自封的。当时的高、、陈以其大胆创新的画风在画坛独树一帜,被称为当时的“岭南三杰”,故名“岭南画派”。当时,高、陈对"岭南画派"的称谓并不满意,因为它的地域性太窄,容易被误解为一个地域画家群体,未能体现吸收海外画风、弘扬中国画的创新理想。高从来不用“岭南画派”这个名称,而宁愿称自己为“折衷派”,博采众长,合而为一。

历史[编辑]

第一代岭南画家[编者]

岭南画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末。祖师爷居巢和居廉都擅长画花鸟鱼虫[4]。高、、陈早年都曾师从居廉,而高、、陈和高僧都曾留学日本,学习日本绘画。他们都是同盟会成员,在艺术上主张“东西兼收并蓄”,回国后认为中国画不应再停留在模仿古人的阶段,反对“一个老师教徒弟临摹,一个父亲教儿子临摹”的陋习,主张博采众长,兼容中外,融合中国画、日本画、西洋画的技法,创造出色彩鲜艳、水分饱满、甚至有晕染的清新风格。在技法上,摒弃轮廓法,采用“无骨法”,以水墨渲染达到西洋画的光影效果。他们三人的代表作有《东方战场上的烈焰》、《松风中的风月》(高·)、《枫鹰图轴》(高奇峰)等。

高和都致力于教学,有很多学生。1924年,高在广州创办春眠画院,先后在中山大学、南京中央大学任教授。抗战时期迁居澳门,1946回广州创办南中美院,任广州市立艺术学校校长。高奇峰于1929在广东创建天丰大厦。在学生中,黄少强和其他“天风七子”是著名的。陈有个徒弟刘。

第二代岭南画家[编辑]

第二代岭南画家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活跃于画坛,人数众多,与赵少昂、黎雄才、关山月、杨善深并称为当代岭南四大画家。与第一代岭南画家相比,第二代岭南画家更注重重大题材的开拓和时代精神的体现,提出了“笔墨当与时俱进”、“古为今用、洋为中用”[5],创造了自己的风格。就审美意识和艺术成就而言,第二代岭南画家超越了高等第一代岭南画家。

技巧[编辑]

按照王力普的观点,岭南派的技术风格是[6]:

注重留白:岭南画派和国画一样,在布局上讲究“虚实结合”、“重在无笔墨之地”,是对国画技法的继承。

用笔讲究骨法:岭南画派的笔法繁复,在画面上有反传统的效果,以达到瑰丽传神的境界。

彩画:受西方印象主义影响,岭南画派注重光线的表现,画面大多色彩鲜艳,这与国画强调“沉郁致笔墨之趣,淡泊致笔墨之神”正好相反[7]。

背景着色与渲染:自唐提出“画中以水墨画为上”[8]以来,国画一直重水墨画轻色彩。岭南画派以设色衬托水墨画,是中国画技法的创新。(来源:维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