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历史》中黄仁宇提出的15寸等雨量线真的存在吗?他的依据是什么?这个概念是谁最先提出的?
15寸等雨量线从东北到西南,其中一条与长城大致一致,再往西往南把青海和西藏以及中国的总部分开。
这条线从东北到西南,有一段大致和长城一条线,再往西往南把青海和西藏以及中国的总部分开。在这条雨线的东南部,平均每年至少15英寸的降雨量是正常的,这符合拉蒂摩尔所说的:中原地区农业欣欣向荣,人口成倍增长。提到线的西部和北部,他说:数千里之内,人类对农业和桑树完全漠不关心。他们并不直接依靠土地上的植物为生,而是在他们和植物之间增加了一种机械效应。也就是说,这群人是游牧民族。他们和动物一起在干旱地区旅行,让牛羊自己寻找水草。牧羊人的生计不能转化为水稻种植者的生计[1]。
中国的农民和塞外的牧羊人打了两千年仗。回想起来,欢乐的成分少了,仇恨的成分多了。尤其是天气不利的时候,马背上的剽窃者不由自主地打算袭击农民,而农民通常有半年的积蓄。零星的侵略可能会扩大为战争,而防御者则试图报复,有时会全力出击,先发制人。
从时间上来说,亚述壁画描绘的是公元前9世纪的弓箭手骑马,但所有的游牧都成为部落的习惯,随之而来的骑兵战术出现的更晚,过了很长时间才传播到东亚。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民族的威胁相当严重。这时候就需要把北方几个小国修建的土墙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连接的堡垒。这个项目最终让秦始皇名垂青史。因此,这种局面的展开也指出了中国即使在国防上也应该是集权的。国防线大致与15英寸等雨量线一致,这是世界上最长的防线。它不仅给无数军人留下了苦涩的回忆,也是中国女性的眼泪来源。总之,它构成了地理上的第三个因素,注定了中国农业社会的官僚体制必须置于强大的中央体制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