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路遗迹丰富。
矗立在中山路与镇明路交汇处的宁波鼓楼,始建于唐长青元年(821),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鼓楼是宁波唯一建立和设置国营机构的标志性建筑,以其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成为这座港口城市历史的象征。明万历十三年(1585),太守蔡贵义即将失陷之际,借用唐代杜《望陆澄初春金陵行》一诗中“唯有游子能来,常新美人惊,白云红云自海上晓,春在野梅河柳”之意,将“四明”改为“海曙楼”,意为渤海之始
鼓楼现存楼阁建筑,清咸丰五年(1855)由巡检司广清监修。1930在清宫塔上修建了钢筋混凝土瞭望塔和报警平台,安装了机械闹钟。鼓楼的下部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塔风格,但塔是用罗马风格的西式钟楼建造的。鼓楼内的鼓楼步行街区,原是明州紫城所在。自汉察诸城明州刺史唐长清元年(821)开始,就是历代的政治中心,也就是官署所在地。
中山西路206号矗立着一座古朴的蓝黑色宝塔,这就是著名的天宁寺西塔。它是浙江省最古老也是唯一的唐塔,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这座塔原是天宁寺最早的两座塔之一。因砖上刻有“咸通四年(863)造此砖”字样,故又称咸通塔。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三月,天宁寺周边民房发生火灾,对东塔造成极大破坏,最终于清光绪年间倒塌,只剩下西塔。历经多次天灾人祸,寺庙不再辉煌,唯有天宁西塔依然屹立。1995中山路改造时,由于年久失修,天宁塔风化严重,塔闸、腰檐被破坏,底层外墙砖坍塌,内墙四角被夯空。虽然损毁严重,但仍具有唐代砖塔的特征。宁波市考古部门对唐代天宁寺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修复了天宁寺塔,使天宁塔复活。
元代永丰库遗址位于鼓楼东侧,是当地一座古城的大型仓储遗址,为国内首次发现。其结构基本完好,为研究元代仓储建筑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考古实例,2002年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1年3月,宁波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拟在位于宁波市中山西路的原市公安局地块进行建设。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了以元代清苑路永丰图书馆为核心的较为完整的宋元明时期大型政府仓储机构遗址,并发现了大量陶器等遗物,聚集了宋元时期江南及中原地区大部分著名窑址。通过文献考证,可以确认此建筑遗迹为元代永丰库遗址,为当时政府的仓储机构。它是宁波迄今为止最重要的城市考古发现之一,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后来被开辟为“永丰库遗址公园”,从此中山路上又多了一处历史文化遗产景观。
2005-2007年间,宁波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实施了中山路改造。为了保护唐天宁寺塔,道路、管道都让道了,范宅、王宅、徐宅等历史文化建筑都恢复了。文化遗产保护经费达230万美元。宁波在城市改造中注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世界银行联合举办的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上被作为经典案例,受到各方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