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禄之战
唐军为什么输掉了尼禄之战?天宝十年(751)四月,高仙芝率军从安西出发。经过三个月越过青脊和沙漠的长途跋涉,高仙芝于7月到达阿拉伯人控制下的朱罗斯,开始围攻朱罗斯城(今哈萨克斯坦朱汗布尔市附近)。
很多历史研究者和军事家事后都很不解。高仙芝数万中国军队是如何在高原缺氧、几乎没有补给可能的情况下穿越帕米尔高原的?
如此疲惫的军队,到达目的地后仍能与地理位置有利、人数数倍于自己的阿拉伯军队作战,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迹。由于阿拉伯人一直在为进攻安西四镇做准备,他们在接到高仙芝进攻的消息后,立即组织了十余万大军赶往朱罗斯城,双方在朱罗斯河两岸展开了决战。
由于唐军将士骁勇善战,再加上强弓硬弩的技术优势,高仙芝一度占据上风,阿拉伯联军被唐军步兵和骑兵压制了7次进攻。阿拉伯军队依赖轻骑兵突击的弱点再次暴露:这种战术在面对训练有素、队形整齐的敌人时很难奏效。19年前,被在欧洲图尔战役中坚守阵地并停止向西扩张的法兰克人打败。
但高仙芝因为阿拉伯联军太多,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战斗持续了五天,双方仍然不分胜负。然而,就在两军僵持不下的重要时刻,局势突变。在第五天晚上的激战中,格罗鲁的佣兵们突然和和气气的倒戈,成为了战役的转折点。
叛军从后面包围了唐军步兵,切断了他们与骑兵的联系。唐骏突然失去了弓弩手的支持,病情一下子变得混乱起来。阿拉伯联军趁机出动重骑兵攻击唐军大营的中心。连续奋战数日的唐骏在内外夹击下再也支撑不住自己,终于崩溃了。高仙芝在夜幕的掩护下独自逃走了。
李、和段收拾残兵败将,逃往安西。途中,中国联军中拔汗的士兵也逃到这里,造成交通堵塞,道路不通。李害怕阿拉伯追兵尾随而来,不惜与联军交战,挥舞大棒杀死了100多名属于大唐联军的可汗士官,才杀出一条血路,剩下的唐军得以通过。此前,李也曾劝高仙芝弃兵而逃,被段斥责为“临阵脱逃,不勇;避困于众,非仁者也。”
收集残兵后,勇敢的士兵高仙芝不甘心,仍想反击,最终在李等人的劝说下放弃。最后,高仙芝只好带领残兵前往安西。唐军在此役中损失惨重。两万人的安西精锐部队几乎全军覆没,近半被杀被俘,只有千余人得以生还。
但唐军也沉重打击了阿拉伯军队,造成7万多人死亡。阿拉伯人被唐军惊人的战斗力所慑,并没有追求胜利,只是巩固了自己在中亚的霸权。而中国则因为几年后爆发的安史之乱,国力大损,不得不放弃与阿拉伯在中亚的竞争。同时,吐蕃的崛起成功阻止了阿拉伯人的东进,避免了唐朝西部疆域的进一步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