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印书馆的历史演变
1901,张元济投资商务印书馆。代表张元济和蔡元培的《外交事务》创刊。预订销售汉英语音词典。严复翻译的《傅园》(亚当·斯密著)由南洋公学出版(后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03,汉口设立第一个分馆。10月,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吸收日资,改良印刷。第一次使用版权印刷。为小学编写“最新教材”。绣像的小说出版双月刊,由李伯元编辑。翻译印刷《说卜系列》。1907,上海闸北宝山路新建印刷厂及编译所地址。闸北宝山路印刷厂和编译所竣工。它最初是用铅字印刷的。小学教师讲习所停办,附属小学改组为上工小学,蒋伟乔任校长。俞厚培赴日本学习摄影制版技术。蔡元培受雇为商务印书馆编书。出版日本法规中译本80卷,附介字1卷,由南洋翻译学院翻译。出版《各国政要》32卷(清廷整理翻译考察各国政治的资料)。
1909年,编纂善本、工具书的图书馆命名为涵芬楼,后更名为东方图书馆,对外开放。改进铜锌板,试制三色铜板,聘请美国技术人员指导。商务印书馆董事会于3月8日召开第一次会议,7名董事出席,张菊生任董事长。经营一所商业辅导学校,张元济第一任校长。办一所艺术学校。创办教育杂志。出版一两集孙编的童话(中国出版最早的童话)。出版了《日本法律经济大辞典》(中国翻译印刷最早的百科辞典)中文译本。《世界通史》(中国出版社与外国合作的第一次尝试)在与英国《泰晤士报》的协议下出版。
1914年,董事会撤回其在日本的股份。在香港设立分馆。制作教育幻灯片。创办《学生》杂志,先后由朱、、、主编(停刊1947)。出版了康德的《人的心灵能力论:论意志控制疾病》,由德语和汉学家魏礼贤和周闲翻译。
1932,“1.28”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上海两大战役。商务印书馆总管理处、总工厂及编译所、东方图书馆、上工小学被炸被烧,损失巨大,被迫停业并遣散全部员工。8月1日恢复营业,实行日出新书。10月,胡愈之主编的《东方杂志》复刊(第29卷第4期至第30卷第6期)。
1932,65438+10月28日,日本海军陆战队突然袭击上海闸北,11月28日事变爆发。第二天早上,日本飞机轰炸了商业,宝山路上的总管理处、编译处、四个印刷厂、仓库、上工小学,都中弹起火,全部烧毁。1932年2月1日,日本浪人潜入商务印书馆未遭破坏的东方图书馆,放火焚烧,所有书籍化为灰烬。五层小楼成了空壳,形状惨不忍睹。
据统计,商务印书馆的资产损失超过1630万元,占总资产的80%。最可悲可叹的是,东方图书馆总藏书46万册,其中善本古籍3700余种,共计3.5万余册。中国现有地方志2600多种,共25000卷,全部被烧毁。当时号称东亚第一的图书馆一夜之间突然消失,价值连城的善本从世界上消失,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灾难。有学者认为,圆明园被烧、商务印书馆被炸,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令人痛心的文明悲剧。
日军要炸商务印书馆时,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岩泽幸一说得很清楚:“烧毁闸北几条街,一年半就可以恢复。只有烧掉商务印书馆这个中国最重要的文化机构,它才永远不会恢复。”1933,商家收到日本浪人的恐吓信,信中写道:“中国未能建校,念点国语三民主义建立共和国,打倒帝国主义,坏天下...我们图书馆卖学校的书,印一些腐败的东西。上海摧毁了图书馆,但图书馆依然保持着它的坏习惯,依然印着三民主义的书和党部的语言。中国看不下去了,就毁了他的图书馆。如果我们不尽快改变我们的坏习惯,我们的军队将到处烧毁,尤其是商务印书馆。”这段话甚至讲述了日本人轰炸商务印书馆的故事。
1934期间,东方图书馆复兴委员会接受了德国驻上海总领事代表德国著名学术团体捐赠的3000余册图书。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新馆建于北角。印了四大系列的续集,81种书,1438册。印刷第一部《四库全书》善本。编译《万物之库》第二集。编辑出版《少儿图书馆》。黎锦熙的《国语运动史大纲》出版。吴半农翻译的《资本论》(马克思著)出版了。影印《嘉庆重修统一录》。六省(湖南、浙江、广东、吉尔吉斯斯坦、湖北、山东)年谱复印件。
1941年,总局迁至重庆。上海和香港的仓库和印刷厂被日军劫持,《东方杂志》被迫停刊。1944,东方图书馆重庆分馆开馆。1946年,总局办公室从重庆迁回上海。1948设立台湾省分公司。1950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中华书店、明凯书店及所属书店联合组建中国图书发行公司,这是除新华书店之外的全国第二个发行系统。1951设立总局办公厅北京办事处。编辑部搬到了北京。1954总管理处迁址北京,实行公私合营。商务印书馆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合并。1957脱离高等教育出版社,恢复商务印书馆独立建制。时代出版社(含1950年代出版社并入该社)撤销,并入商务印书馆。设立香港办事处。在香港举行60周年纪念大会。出版《新华字典》(新版)。1958期间,中国出版社业务处承担了翻译出版外国哲学社会科学和编纂出版中外文辞书的出版任务,逐步形成了以中外文辞书为主要支柱的出版格局,如“世界学术名著中译本”、“世界名人传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