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程基准的历史演变
高程基准面是地面点高程的统一起始面。因为大地水准面-地球形成的图形是最接近整个地球的,所以通常用大地水准面作为高程基准。
大地水准面是当假想的海洋处于完全静力平衡状态时,海面延伸到大陆表面以下而形成的闭合面。事实上,受潮汐和风的影响,海洋永远不会处于完全静止的平衡状态,总会有持续的起伏。但在靠近海洋的一个点上可以竖起一个水位标尺,可以多年观测到海面的水位波动。根据长期观测的结果,可以求出此时海面的平均位置。假设大地水准面是通过该点测量的平均海面。
对海面水位波动的长期观测称为验潮站,开展这项工作的地方称为验潮站。
根据各地潮汐观测结果,各地平均海平面仍有差异。因此,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只有一个验潮站得到的平均海平面才能作为全国高程-高程基准面的统一起始面。
65438年至0956年,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基本验潮站的要求,我国认为青岛验潮站位置适中,位于我国海岸线中部,青岛验潮站所在的港口是具有代表性的规则半日潮港口,避开了河流入海口,具有海面开阔、无密集岛屿和浅滩、海底平坦、水深l0m以上等优点。因此,1957年确定青岛验潮站为全国基本验潮站,验潮井建在地质结构稳定的花岗岩基岩上。以该站1950 ~ 1956这7年间的潮汐资料计算的平均海平面作为我国的高程基准。以此高程基准面为全国统一起始面,高程系统名称为“1956黄海高程系统”。
“1956黄海高程系统”高程基准的建立,对全国高程的统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在国防、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从潮汐变化的周期来看,“黄海1956高度系统”平均海面建立的时间较短,不足一个潮汐变化周期(一个周期一般为18.61年)。同时发现潮汐数据存在粗差,需要重新确定新的国家高程基准。
新的国家高程基准是根据青岛验潮站1952至1979这27年间的潮汐资料计算确定的。根据这个高程基准,称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