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有哪些庆祝活动、方式、习惯和习俗?
月饼是中秋节的第一食品,关于它的起源众说纷纭。元末,江苏泰州抗元起义领袖张士诚趁中秋佳节百姓互赠圆饼,并在饼中夹了一张“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纸条。大家看到了蛋糕里的纸条,就像是一个“鞑靼人”在这个夜晚一起犯下了各种罪行。事后,大家吃饼庆祝起义的胜利,并正式把中秋节的圆饼称为月饼。
2.去月球
在中秋节的晚上,还有一个特殊的活动叫做“走月亮”。
在皎洁的月光下,人们穿着华丽的衣服,三五成群地出行,或漫步街头,或秦淮河上缺船,或上楼看月华,有说有笑。在明朝,南京有一座看月亮的建筑和一座玩月亮的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望月楼,是游客“月上漫步”赏月的景点。解放后修建的莫愁湖公园月亮楼,成为市民赏月的新景点。
在过去,南京人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月球上行走:任何没有儿子的已婚妇女都去参观夫子庙,然后穿过一座桥。相传有“梦见熊”(意为生男孩)。中华门外窑湾街上墩有一座尖子桥。中秋之夜,尚未生育的男子来此往桥下扔瓦罐,据说能让妻子怀孕。久而久之,这座桥也被称为尖子桥。
3.中秋节
祭月是我国非常古老的习俗。据史料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礼拜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它位于四个方向:东南和西北。
北京的月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载:“天子在春而阳,秋在夕。朝者,月之夕也。”这里的月夕指的是晚上给月亮献祭。这种习俗不仅为朝廷和上层贵族所奉行,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影响到民众。
4.玩灯笼
中秋节有许多游戏活动,首先是玩灯笼。中秋节是中国三大元宵节之一,所以我们应该在节日里玩灯笼。当然,中秋节没有元宵节这样的大型灯会,玩灯笼主要是家庭和孩子之间的事。
早在北宋时期,在《武林旧事》中就记载了中秋节是一种习俗,有“放一盏小红灯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节打灯笼大多集中在南方。比如前面提到的佛山秋祭,有各种各样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子灯、鸟兽花木灯,令人叹为观止。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之夜会举行中秋活动,树会竖起来,意味着灯会高高竖起。孩子们在父母的帮助下,用竹纸做成兔子灯笼、杨桃灯笼或方形灯笼,横挂在短杆上,再竖在高杆上。它们科技含量高,色彩鲜艳,为中秋节增添了另一道风景。
孩子们经常互相比赛,看谁站得高,高得多,灯光最精致。此外,还有天灯,即孔明灯笼,由纸制成,绑成大型灯。灯下燃烛,热气升腾,使灯在空中飞舞,惹人嬉笑追逐。此外,还有孩子们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在月亮的下游欣赏。
5.舞动火龙
舞龙是香港中秋节最传统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日晚上开始,铜锣湾大坑地区连续三晚举行盛大的舞龙活动。这条火龙有70多米长,用珍珠草扎成32节龙身,里面充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一带的大街小巷热闹非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和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
关于香港中秋舞火龙的起源还有一个传说:很久以前,大坑区台风袭击后,出现了一条蟒蛇,到处作恶。村民们到处寻找,终于把它杀死了。没想到,第二天蟒蛇就不见了。
几天后,坑里爆发了瘟疫。这时,村里的长辈突然得到菩萨的一个梦,说只要在中秋节跳火龙,就能赶走瘟疫。巧合的是,它确实起作用了。从此,舞龙流传至今。
百度百科-中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