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饺”有个典故。谁知道呢?

一个传说是,早些年,呼和浩特的蒸饺是一家茶馆卖的。食客们一边吃着热腾腾的蒸饺,一边喝着浓浓的砖茶或各种小叶茶,所以蒸饺也被称为“卖”,意思是“一边吃饼一边烧美人”。也有人说,北京的蒸饺传到山东、浙江、安徽、广东等地后,因为“麦”和“卖”与北京的发音谐音,就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也有人说,北京的蒸饺大多早上卖得多,早上叫“小卖”,所以取名“小卖”。南方人“小”和“少”发音相近,后来就流传下来了。历史上呼和浩特叫桂花城的时候,蒸饺就已经是有名的首都了。

烧麦

天津等地以“桂花城蒸饺”或“正宗桂花蒸饺”的招牌吸引顾客。

关于《蒸饺》记载的史料,《朴童童》(元代高丽出版的语文教科书)中提到“元大都卖素酸馅加少许小麦”。书中关于“一点麦”的注解说,把小麦粉做成薄片,包在肉里蒸,配汤吃,方言里叫一点麦。小麦也出售。又有云曰:“皮薄肉切实。顶细如线时,谓之小麦。”“以面为皮,以肉为馅做花蕊,方言里叫卖。”如果我们把这里的“一点麦”的配方和今天的烧麦对比一下,就可以看出它们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