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文化桥简介

我们现在看到的廊桥,既是桥又是亭,就是文化桥,也叫金梅桥。它位于会理古城西南一公里处的西河河畔。文化桥建于清代,民国三十六年(1947)重修。它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沧桑。

大桥全长26.16m,宽3.90m,墩高3.4m,廊道高4.5m..两个用红砂岩建造的长方形桥墩将桥分成三个洞,桥头是一个门廊,有一个休息用的山形屋顶。当地著名学者黄润轩题写的“文化桥”二字在门顶,下面有三级台阶。这座桥的形状像一条长长的走廊,由木梁和木柱构成。桥面用木板铺成,两侧外柱有围栏和护栏,内柱之间有供行人休息的长椅。传说文化桥是会理文化脉络汇聚,魁星享有保护的地方。当年的读书人和学生,为了保护神灵,让魁星高照,前程似锦,都要在去考试之前特意走过文化桥。

2007年,文化桥进行了维修改造,破旧的老桥焕然一新。桥的四面写着“福”、“禄”、“寿”、“Xi”四个大字,为过往的人们祈福安康。

文化桥是中国古桥中典型的风雨桥。它可以供人们散步、避雨和乘凉聊天。夕阳西下,有农夫锄头,老牛黄昏归家,一派田园风光。文化桥是会理历史上唯一的风雨桥,见证了会理的变迁,也是会理历史文化名城的重点保护建筑之一。

会理有两座桥,一西一东,一古一今——一座无钉全木结构的文化桥,一座上下两层、夜晚灯火通明的卓影桥。而且这两座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廊桥的形状,可以挡风避雨。站在桥上,或望着远处的山,或望着溪水中的绿野,眼睛在雨中,身体在雨中,说不出的舒服。然而我身边三三两两的路人也不急着赶路,只是坐在桥上靠着栏杆呆了一会儿...也许只有在会理,也许只有在会理,他们才有这样的悠闲,甚至匆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