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古建筑元素融入现代建筑
关键词:建筑;设计;古代建筑;元素
中国的建筑,尤其是中国的古代建筑,生长发展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在中国古代,大部分人的思维方式都受到了《易经》的影响,认为任何事物放在《易经》的语境中理解,都可以找到其规律性。在建筑方面,也是如此。比如中国古代建筑为什么更喜欢用木头而不是石头,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金、木、水、火、土”,“木”象征春天、绿色和生命,用于为生者建造房屋;而“土”是砖和石头,“此生无物,可再生”,多用于为死者建造坟墓和墓室。八卦、阴阳、五行、风水等等都对中国古代建筑有很多影响。因此,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明显的“易”性。
一、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可以分为很多方面。我们先来看看它的结构。
木结构是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原因在上面已经讨论过了,但仅从风水学的一般角度来看,古建筑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为了营造一种独特的木结构形式,既能满足实际的功能要求,又能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式和相应的建筑风格。这是一种建筑材料。其次是建筑结构。斗拱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斗拱由纵横短木和斗形方木叠加而成,是柱与梁之间的过渡构件,逐渐发展成为上下柱网之间或柱网与屋梁之间的整体结构层,是我国古代木结构的巧妙形式。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单体建筑标准化。在古代中国,任何用途的建筑都是由成千上万的单体建筑组合而成的。无论单体建筑的规模如何,其轮廓都是由台阶基础、房屋主体、屋顶三部分组成:下面是砖石砌筑的台阶基础,支撑着整个房屋;站在台阶地基上的是房子,以木柱为骨架,里面安装门窗隔断;其上方是木质屋架搭建的屋顶,做成柔和优雅的曲线,向屋外四周延伸,上面覆盖着青灰色的瓷砖或琉璃瓦。
前年在中国文化积累的时候,对建筑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首先,没有真正的建筑理论。建筑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是现代的事情。引导建筑发展的是抽象的哲学理论、既定的道德规范和具体的政治制度。这和现代建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在古代,传统儒家的礼仪思想是指导建筑创作的主要思想,玄学和风水是辅助思想。
第二,古代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融合
大多数人认为传统已经过去,现代的东西几乎没有传统的元素。这样想就错了。因为封建制度统治了人几千年,中国古代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对建筑的要求也不可能有太大的变化。所以有人评价说,中国的古建筑几千年都一样。但要注意的是,不能简单地赞美或贬低古代遗迹。它们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的,要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去评判。由于视角不同,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悠久,生命力强。
首先,中国古代是封建国家。儒家思想和宗教制度长期统治着人们的思想,所以这样的结果必然是皇权至上,等级分明。所以古代建筑师建造的建筑几乎都是基于这一点,所以建筑明显渗透了这几个方面:利用环境来渲染不同的情调和氛围,使人获得多种多样的审美感受;然后规定不同的建筑等级,包括体量、色彩、风格、装修等。,来表达社会制度和建筑内容;同时,我们也尽力使用许多具象的附属艺术,甚至牌匾和铭文的文字,来揭示和解释建筑的性格和内容。重要的建筑,如宫殿、寺庙和庙宇,都有特定的象征主题。比如秦始皇建咸阳,宫殿象征魏紫,渭水象征天汉,上林苑挖塘象征东海蓬莱。清代康熙、乾隆在承德城外修建圆明园、避暑山庄、八庙,模拟国家重要建筑和名胜古迹,象征城内团结。明堂上下共五室十二厅,象征世间万物。一些荆棘寺庙的组成象征着须弥山等佛教世界。这些都说明传统建筑重视建筑的性格和象征意义。事实上,这些特征在今天的建筑中虽然看不清楚,但还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有很多生动的例子,例如,大多数政府办公楼,他们的前厅,外墙材料,室内装饰等。,都显示出自己的尊严和权利。汉白玉和大理石的大量使用,三层楼高的罗马或哥特式柱形大门,周围华丽高贵的名树,都是向外界展示自己特色的建筑。只是建筑的整体形式已经全球一体化了。但根本的意义是遵循之前的建筑特色和立场。部分原因可能是现代建筑在高度上比古建筑高很多,所以看起来很霸道,但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传统观念对建筑师的影响。
另一方面,人是与生俱来的怀旧情结,所以对于一些建筑,人们需要在其中看到明显的传统建筑的影子。暂且不管这种建筑对建筑文化的影响是好是坏。我们只需要看到这种现象依然存在。它们的出现反映了人们对传统的认识,但这些古典元素是在认识不完全的情况下强加于现代建筑的,有一种现在在整个建筑界泛滥的大趋势。为一些窗户添加瓦片屋顶,在一些屋顶上构建屋顶骨干,然后填充屋顶。这些都是人天生怀旧意识的具体产物,得到的是不经思考的畸形果实。但这也是一种文化倾向,一种文化过程,或者说是社会环境发展下的必经过程,但我们必须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