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盛华历史股东
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赣锋锂业、石大胜华
1.一直以来的观点都是要谨慎对待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上游(在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面前,话语权不够强),但是当我写了一篇文章之后,我的观点有了一点改变。
2.在目前的时间,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上游的逻辑是完美的。在前几年行业不景气的时候,宁德还能保持每年40亿左右的利润,所以宁德的产能扩张从来没有拖延过,而很多上游企业都是微利甚至亏损,没有产能扩张。以最近宁德新产能开始投产为例,据说四季度产能是一季度的3-4倍,上游无论如何也供应不了,上游迎来了量价齐升。
3.以赣锋锂业为例。除了上述锂的量价齐升的逻辑,赣锋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逻辑,那就是简单。有多简单?像茅台的逻辑这么简单,在市场上尤为重要。我在上一篇文章中也提到,只有一两个人理解的逻辑是没有意义的,是市场所不能预期的。锂电池一定要用锂。世界上锂储量那么多,只够做6543.8+04亿辆汽车。赣锋自有权益资源26543.8+000万吨LCE。当之无愧的锂帝,不管下游怎么做,最后不会买我的锂吧?
4.石大盛华是溶剂的绝对龙头,也是量价齐升的逻辑。当然,世达的逻辑不像甘枫那么简单粗暴,需要几句话就能说清楚,不像甘枫。
5.最近上游企业的趋势比宁德强很多,但在未来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内会不会成为趋势还不好说。
6.先说锂矿,然后一定是量价齐升。这个没问题,但是我感觉市场明显低估了钠电池的影响。
关于低估的原因,我猜测主要是宁德给的信息太少,产业链上游给的信息太多。你看一下关于锂矿和锂盐的纪要,每隔几天就有一个,而关于宁德一年没有一分钟。但几天前,特斯拉的一份总结提到了一条消息,即Model 2可能会使用CATL的钠离子电池。当然,这肯定不是一两个月的事,宁德会守口如瓶,但马斯克的大嘴会说什么就不确定了。
我看到很多人还是选择忽略钠离子电池,可能是被上市公司忽悠的太厉害了,客户下单前都视其为无物。不过还是不要理会宁德公开说的话好。不信可以看看宁德高管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公开发言。互联网有记忆。看看他们在2015,16甚至之前的发言。你吹过牛吗?
赣锋也是一个优秀的企业,优秀的管理团队,但如果你看看前几年的公开发言,再看看后来的实际情况,还是有点读不下去。
7.再来说说石大盛华。前段时间丁盛新材的一篇总结中提到,部分精细化工品供不应求,宁德已联系医药原料企业转产。当然,这里并不确定。提到的精细化学品是溶剂,可能是PVDF或者别的什么。
但是如果是溶剂的话,这里就有问题了,因为溶剂的问题是五个9还是四个9,宁德这次找的是药材企业,而且那是药材企业的特长。医学上的要求可能不是四个9或者五个9,而是更多的9。转产生产这种电池用精细化学品来缩小尺寸,有点打击。(此点文末有补充)
8.a股有很好的苹果产业链和很好的特斯拉产业链,但是没有很好的华为产业链,宁德的产业链估计很难,上面说的两家公司也特别优秀。以前抱着或者正在抱着,但是在宁德的压迫下,感觉前途不可限量。
文末思考:
一位在医药原料厂工作的股友提供了宝贵的一线信息。谢谢你。原话摘录如下:
我在一家出口医药原料厂做外贸业务员,我们的产品100%出口。我刚刚问了厂里的人,要找一个生产石化产品的药厂几乎是不可能的:
1,药品分为原料药和制剂(即成品药、片剂、粉针剂),都要有GMP证书。没有一个国家的GMP管理条件允许在GMP工厂生产石化产品。所以我觉得可能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只是在吓唬供应商,因为他们反正不懂GMP管理规定。
2、制药厂生产石化产品必须另找地方,另走厂线,仍是石化厂,还是要报审。
3.医药级产品很少有五个9。我们也是子行业的领导者。我们的客户是默克、安利这样的大品牌。市面上很少有5个9的,5个9是标准品。都是实验室做的,产量低,成本高。
4.生产溶剂需要环氧丙烷PO。目前只有实达自己生产电池级溶剂。溶剂固定成本很大,药厂肯定不会建一整套设备来生产溶剂。他们应该购买工业级溶剂,然后进行加工。但是我觉得竞争没有石头大。
5.实达的溶剂以出口为主,认证需要3-5年。
6.只要实达不乱涨价,下游应该没有抛弃他的可能。在纪要中,实达还表示,我们是靠技术改造来降低成本,而不是靠涨价。
另一个问题是关于钠离子电池。下午将举行电话会议(由上海有色金属学会组织),核心要点总结如下:
钠离子电池的到来对锂铝箔有带动作用。目前,锂离子电池的正极主要采用铝箔,负极主要采用铜箔。1GWH电池的正负极集流体使用597-781吨铝和700-900吨铜箔,而钠离子电池的负极也可以使用铝箔代替昂贵的铜箔。如果在理想状态下钠离子电池完全取代锂离子电池,那么未来铝箔有望在现在的基础上至少增长120%。
但钠离子电池肯定不会完全取代锂离子电池,更多是因为其成本优势应用于能量密度要求相对较低的领域,比如储能、低俗电动车等。此外,即使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已经取得成功,但要真正在特斯拉、小鹏和比亚迪等汽车上推广,还需要至少2-3年甚至更长时间。
铝箔新增产能有限,未来三年供需偏紧。根据锂电池生产流程分析,新增产能投产的周期至少是两到三年。一般生产10000吨电池铝箔平均投资约1600000,生产周期约28~36个月。无论是资金还是生产周期,都限制了未来供给侧的大量增长。供需面还是要看卖方市场。新能源、动力电池、铝箔未来增长的持续性应该相对较好,保守估计仍有10% ~ 20%的增长空间。
(丁盛新材料是铝箔行业的领导者,其客户涵盖了国内主要的储能和动力电池制造商,包括比亚迪集团、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郭萱高科和银隆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