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小吃的历史和文化(急)
央视国际(2005年10月20日010: 03)
说起杭州,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它美丽的风景。其实杭州的小吃和它的风景一样吸引人。杭州的小吃种类太多了,每天晚上睁开眼睡觉都能吃到。估计你三天也看不完。杭州小吃历史悠久,有上百年历史的小吃只能算是年轻人。杭州小吃是有文化的,几乎每一种小吃都有一个典故或传说,很多还可以和一些历史文化名人有关。
今天,嘴巴和猫就来寻找杭州的这些著名小吃。找到它们是不够的,还要找到烹饪它们的最佳地点。
状元阁建于清同治年间,因其过去靠近科举的宫媛,故取“状元”二字。状元阁是杭州有名的面食,这个虾仁炒鳝鱼面就是它的第一个招牌。虾仁炒鳝鱼面虽然只是一碗面,但是它的烹饪要求非常严格。比如主要原料鳗鱼,必须现杀现煮,虾,必须是新鲜的河虾,面汤,必须用鸡汤原汁。这样做出来的面条堪称色香味俱佳。
知味观也是百年老店,历史上一直很有名。据说30年代上海的一些电影明星特意选择在这里举办宴会。现在知味观是一家与楼外楼齐名的著名餐馆。如果说楼外楼是杭州美食的招牌,知味观则因小吃而闻名天下。知味观的小吃种类繁多,多达数百种,连挑剔的口味都能吃出美味。此外,知味观还有一些招牌小吃,如知味观小笼包、蜜汁糯米莲藕、猫耳朵等,都起源于此。
大嘴馋猫推荐:状元阁——位于上城区何方街,这是一家百年老店,在这里可以吃到正宗的虾仁炒鳝鱼面。
知味观——这是一家老连锁店,小吃种类多,味道正宗。
其中,总店位于上城区人和路,靠近西湖,还有很多其他分店,包括上城区印稿街店、闹市区中山北路店、湖墅南路店、文远路店、西湖区杨公堤店等。
贪吃猫第一轮轻松完成任务,但第二轮刚开始,她就放松了警惕。你看,这个贪玩的毛病又犯了。
不过大嘴还是认认真真的在努力找。唉,可惜他的运气不太好!开场不理想!
贪吃的猫,玩得正开心,终于醒了,着急了。
经过一番寻找,贪吃的猫终于找到了白嘉贤,与此同时,大嘴也到了日清侯。
哈哈,这次贪心猫又失算了。其实大嘴已经炸完钟了,正在去集合地点的路上!
馋嘴猫推荐:白家鲜——位于上城区印稿街,在这里可以吃到有上千年历史的吴山酥饼。
此外,还有何方街上的日清侯餐厅,那里的铃声非常地道。
这一次,贪吃的猫不敢再怠慢了。仅仅半个多小时,他就在清河坊街找到了有两千年历史的杭州名小吃——龙须堂。
品尝后,贪吃的猫匆匆赶往两人的见面地点。
馋猫特别推荐:清河坊街,小吃一条街,是目前杭州保存最好的古街区。这里有上百家老店,各种小吃琳琅满目,比如贪吃猫刚找到的芦笋糖,还有杭城有千年历史的丁盛糕、刺柏等小吃都可以吃到。
"洋葱刺柏"
孤峰村
1.
“吃在杭州,住在杭州,创业在杭州”是杭州市政府近年来提出的口号,旨在将杭州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品牌,集旅游和高科技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市。《天堂之梦》这首歌充分体现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意境。
“我们的家/住在天堂/碧绿的湖水荡漾着美丽的梦想……”
杭州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历史题材太多,甚至深入到杭州的小吃。杭州的小吃不仅色、香、味、形各具特色,而且有丰富的文化传统、美丽的故事和爱国主义精神。或支持正义的行为,或与生产习俗有关,或伴随着神话传说,或带着美好的祝愿。走在街上,随便挑一家有名的小吃,就能感受到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在品尝小吃的同时,可以了解典故,让食欲倍增,成为一种新的精神文化享受。有时候连你自己可能都不知道你是在品尝美食还是怀旧。
杭州的小吃气候有利于改革开放政策。随着杭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吃”文化也在杭城迅速传播。几年前的“吴山路”小吃街,无论何时走进去,总会是一片熙熙攘攘的感觉;近年来,西博会上吴山广场的大排档也成为最热闹的场景之一。这些都可以解释杭城“吃”的“繁荣”。
杭州最有名的小吃是“猫耳朵”、“大葱”和“酥饼”。这些小吃,每一种都有一个故事或传说,每一个故事或传说,都像是佛身上的光环,给这些小吃涂上了一层神秘的传奇色彩;反过来,这些小吃又保护了这些故事或传说的延续,让它们即使历经千年也能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人们以这种小吃为寄托,并在其中注入爱国主义;这些大概就是“吃”文化的内涵吧?
我个人第一次接触和吃到与传说有关的食物是油条。那是我在杭州的第二年。
早些年,杭州人早餐大多吃油条,但不谈油条。就说说油条吧。两块面筋在板子上摩擦,然后在空中拉,卷在一起,然后放在煎锅里煎。黄灿灿的就可以了。记得有一次在武林门小推上买油条。卖油条的老头见我吃得津津有味,问我:
“你知道你现在吃的是什么吗?”
“油条!”
“你在吃秦桧!”老人露出骄傲的表情。"油条是秦桧和他的妻子."
我不知所措。当时我真的不知道小油条会和秦桧扯上关系。
回国后,我把家里能找到的关于杭州小吃和传说的书都看了一遍。这一次,我真的发现了另一种与秦桧有关的小吃,那就是“杜松”。
“圆葱刺柏”是用精制白面粉,裹上油条和洋葱,卷成筒状,放在锅里烤,待饼两面金黄时,涂上甜酱或辣酱。这种饼吃起来松软可口,非常适合杭州人的饮食习惯,所以也是非常受欢迎的早餐。现在的“洋葱包刺柏”也是鸡蛋做的。
《葱花刺柏》和秦桧的联系是这样的:据说岳飞被秦桧杀死后,杭州有人把面粉揉成秦桧情侣的样子,然后横着拿刀,扔进油锅里炸。卖的时候就喊:“快来吃炒刺柏。”
我闭上眼睛,想象着杭州人争食的样子。普通人吃的是“大葱”吗?不要!他们在吃仇恨,吃仇恨。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表达他们的爱和恨。
2.
秦桧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过客。不管他有多奸诈,时间都可以冲刷一切。然而,由于王越神庙和“洋葱刺柏”的传说,人们对他的仇恨无论如何也消除不了。所以,只要所有卖国求荣的人都被老百姓痛恨,就一定会被铭记千年。相反,他的正义永远会得到大家的称赞。
岳墓前的这两句诗最能代表这个意思:“善恶自古冰炭;今毁淮判虚实”;“青山有幸葬忠骨;白铁铸无辜臣子。”
南宋有一首无名氏的诗,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田歌馆在哪里?燕月堂深恶痛绝。
洛阳不找白发,码头存金。
一个笑话会让罗志开心,你会知道有一盏灯在你身边。
孤独现在没有了,闲置的泥巴堆积在墙上。
甚至在秦观过了殿之后,他还低下高贵的头颅,感叹“可耻的秦”。
但是事物的发展过程是有两面性的。一般来说,岳飞的死与秦桧有直接关系,因为秦桧的背信弃义损害了岳飞的忠诚。我从未怀疑过这一点。作为一个民族气节和忠诚的形象,龚玥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这一点我从未怀疑过。然而,对于秦桧来说,我们不得不从多方面寻找原因。很明显,人不可能一出生就分为汉奸和忠臣,这类人的属性只能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养成。秦桧也是秀才,又是宰相,为什么杀了岳飞,贬了张浚、赵鼎等人呢?毫无疑问,我的怀疑必然会给我带来异常多的砖头。请稍等,听完我的话再砸也不迟。我的意思是:秦桧背后还有其他因素吗?宋高宗有责任吗?杀岳贬张赵是否有更深的历史内涵?
我查了一些南宋时期关于这个的资料。或许是我见识太浅,在我查过的南宋文字记载中很难找到答案。虽然也有一种说法是宋高宗无能,但没有人深入研究这个问题。为了令人满意地回答,这是秦桧的责任。甚至有一种说法是,秦桧是作为间谍被捕的。我基本上相信秦桧被俘虏了,但我总是对间谍持怀疑态度。如果宰相变成了间谍,王朝的存在本身就成了问题,这样的皇帝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
在我个人看来,秦桧的所作所为很可能是赵构的意思(也可能是赵构的昏昏沉沉)。只不过死后,王朝仍然姓赵,而姓赵的皇帝的后代对他的祖先不便有更多的指责。就像我们否定“文革”一样,把责任归于林彪、江青。
明代文学家文徵明看到岳飞墓石刻时,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满江红》:
擦去碑文残迹,飞字依稀可读。
一开始靠着飞有多沉,后来有多爽!
果成功,身死,可怜之物难赎。
最无辜的人,可以恨得更可怜,强攻监狱。
你不读吗,中原Cu?
不要犹豫,徽,屈辱?
可是,既然慧和秦已经回来了,这具尸体又属于哪里呢?
从来没有夸过南渡错,那时候我很害怕中原复辟。
如果你只是笑一点点,你能做什么?想干嘛干嘛!
文徵明不是历史学家,他对历史的判断可能有失偏颇。虽然他词中所用的词需要考证,但至少可以明确他也对此表示过怀疑。
岳飞在北伐有所建树时(有的记载甚至认为快要成功了),被秦桧以12枚金牌招入麾下,以“莫须有”的罪名在风伯亭被杀。秦桧真的忠于他的金主吗?从这个意义上说,秦桧仍然是非常忠诚的,但他忠于一个小偷,从而背叛了他自己的人格。但是宋高宗也是他的主人?我猜当时确实有“惠秦归,此身归何处?”有“自我恐惧中原复辟”的因素。
写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不是历史学家,没必要把问题复杂化。我只需要知道,龚玥的形象和岳飞墓前展示的是历史的审判,是人心的对立,是战无不胜的正义。
3.
杭州名菜中另一道与古代人物有关的菜是东坡肉。
“东坡肉”是用皮薄肉嫩的猪肉,绍兴黄酒作汤,放在密封的砂锅里,用文火炖。产品制成后,色泽红润,汁液浓郁醇厚,酥而不碎,糯而不腻。东坡肉位列杭州十大名菜。
第一次接触东坡肉,心里就打了一个结。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秦桧被象征为“一个洋葱”,每个人都吃它,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岳武穆在《红河》中有一句名言,意思是“壮士饥肉,谈渴匈奴血”。但苏东坡是一位伟大的学者和诗人。他对杭州的贡献和治理西湖的成就,在历史人物中是少有的。至今,苏堤仍是西湖最美的景点之一,“苏堤肖春”位列西湖十大景点之首。这样的伟人怎么会有“东坡肉”呢?
只有知道了东坡肉这个典故的由来,才能全面理解这件事。
传说苏东坡任杭州知府时功绩卓著。西湖疏浚工程完工的那一天,百姓们纷纷送来猪肉和绍兴酒,以示敬意。苏翁不肯,就让家里按照上面的方法烧了,然后分给挖湖的民工。因为苏轼的功德,老百姓把这种肉叫做“东坡肉”。
原来“东坡肉”是指苏东坡给的肉。中国古代文学的理解难度,在这里也可见一斑。难怪有很多年轻人读古文,觉得很难懂。我想我在大学古代文学考试不及格的时候可以找个台阶下。
这里有个问题,同样的食物,一个是美的象征,一个是恶的诅咒。“东坡肉”和“圆葱刺柏”就像围棋一样。虽然存在于同一个棋盘上,但棋子黑白分明,让人一目了然。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人格中,“吃”的文化人格就像一个衣衫褴褛的路人,从来没有登上过高雅的舞台。古代的文人骚客大多不屑于这种文化。他们要优雅,要展示他们学者的优雅。他们宁愿谈“烦恼”,也不愿为了食物降低自己的文化人格。一旦这种饮食文化和儒家文化发生碰撞,就会被火化。就我记忆所及,这类专著中最著名的是《茶经》。造成这种情况的另一个原因是“秘密”二字。各种店铺的“宫廷秘方”和各种“秘方”是制约这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相反,民间流传的饮食文化之丰富,超乎常人想象。
民间饮食文化的生命力主要体现在美丽的传说和故事中。还分析了杭州的“食”文化。《西湖醋鱼》与宋氏兄弟有关,讲述了一个为弟弟报仇的故事。《宋骚语汤》讲述了对故国的怀念;“童子鸡”是友谊;“吴山酥饼”凝聚了人民对新旧朝代的爱恨情仇;“汤团”的故事告诉我们,凡事熟能生巧,但你不能打天下;带兵打仗,分不清是非,分不清红白。你手中的剑只能用来惩恶,否则会失去人心。
这些流行的传说和故事,内容简单,但其实蕴含着深刻的人格伦理、人性、审美甚至哲学思想。
“青皮”和“东坡肉”的故事恰恰反映了人格的美丑碰撞,这或多或少反映了一个普通人对客观存在事物的分辨能力。《东坡肉》寄托了普通人对美好人格的赞美,《刺柏》则诉说了对秦桧等人的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