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的旧称是济阳吗?

江阴原名济阳,有7000年历史,5000年文明史,2500年文字记载史,65438年至0725年建县史。南梁绍太元年(555),废郡,建君山脚下。因地处江南,故称江阴县,是“江阴”名称的开始,辖江阴、历城、良峰三县。此后江阴设郡、国、军、路、州,几经变迁。元二十七年(1367),恢复江阴郡。江阴于4月22日解放,1949,后属苏南行政公署长洲区。1953变更为苏州地区。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改为无锡市。1987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

江阴下辖1街道、15镇:澄江街道、黄图镇、利港镇、申港镇、夏港镇、月城镇、青阳镇、霞客镇、南闸镇、听云镇、华士镇、周庄镇、新桥镇、长泾镇、孤山镇、祝塘镇。江阴经济开发区:新城东办事处、口岸办事处、石庄办事处、靖江园区。

江阴市是长江下游新兴的沿江港口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历史上是著名的军事重镇和重要的商埠,被誉为“江海门户”和“锁航要塞”。全市辖16个镇,1个省级开发区,总面积988平方公里,人口115000。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城市、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等47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江阴位于这条河的尽头,通向大海。1992年,江阴港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江阴大桥,这座“世界第四、中国第一”的大跨度钢悬索桥,是京沪、通三大国道主干线的“咽喉工程”,与西成、沪宁高速、在建的新长铁路、姜妍高速共同构成江、海、湖联运、水、公、铁一体化的交通枢纽。

江阴是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的发祥地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培育形成了一大批大型企业集团,20多个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同行之首。以大型企业和名优产品为支撑,特色冶金、高档纺织、精密机械、造纸、彩色印刷包装、精细化工五大支柱产业规模化发展,电子信息、光学、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一批新兴产业茁壮成长。规模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资本裂变的扩张。目前,全市共有上市公司18家,形成了独特的“江阴板块”。

江阴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祁头山马家浜文化遗址、高塍墩良渚文化遗址、佘城马桥文化遗址考证,江阴有7000年历史,5000年文明史,2500年文字记载史。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古城堡遗址、古建筑、古碑刻数十处,黄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山公园、洪都园、华西村等自然景观10余处,徐霞客故居、千年文庙、心经碑等人文景观20余处。与此同时,正在建设中的大桥景区成为中外游客游览的新热点。

江阴百万人民将继续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勇于攀登、创造一流”的江阴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沿江开发、外向带动、城镇化、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加快建设长江下游新兴的现代化工业港口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区域性商贸中心和特色鲜明的滨江山水城市。

我们热忱欢迎海内外朋友来江阴观光旅游,发展事业。江阴,一颗璀璨的明珠,期待您的到来。

专长

泥鱼黑酒长江刀鱼马蹄酥粉盐豆华氏酱油鼓山烧饼

经济状况

地区生产总值位居全国县级第一。2004年,江阴积极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涌现出一批重点大型企业集团,规模经营、规模效益、规模经济成为江阴经济的一大特色。重点骨干企业支撑着江阴经济的整体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38.26亿元,比2003年增长265.438±0.20%。首次超过此前一直位居全国县(市)第一的广东顺德38.25亿元,位居全国县(市)第一。

综合实力2004年,江阴地区生产总值638.2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4.38+0.564亿元,增长6.80%。第二产业增加值393654.38亿元,增长23.20%;第三产业增加值229.52亿元,增长19.00%。全市人均生产总值5.44万元,增长24.57%。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5:61.59:35.96。全年财政收入9214亿元,增长34.3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7.54亿元,增长40.16%。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44%,比2003年提高了0.93个百分点。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连续第二年排名第一。

沿江开发取得显著成效。江阴经济开发区200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852.89亿元,比2003年增长54.95%,其中工业产品销售收入507.08亿元,增长33.42%;全年新批项目325个,其中外资项目106个,1亿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1个,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75个。新增合同外资6543.8美元+3.26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6.02亿美元。已建成安置房7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654.38+0.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竣工投入使用。高科技创业园建设启动,口岸“大通关”建设全面推进。靖江园区建设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联动发展体系基本到位。已签约入园项目13个,总投资1.01亿美元。建成安置房7万平方米,完成园区3平方公里“七通一平”,开工建设220千伏变电站、污水处理厂。

资本运作的这一年,霞客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上市,建威幕墙公司、联通实业公司、海达集团在新加坡上市,共募集资金7亿元。截至年末,全市上市公司18家,累计募集资金82亿元。

年内,固定资产投资主动适应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固定资产投资速度有所放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413亿元,增长12.06%,其中城镇78.92亿元,房地产开发32.65亿元,农村172.56亿元。总投资中,工业投资20819万元,增长11.56%,占全社会投资的73.27%。年末,全市工业固定资产原值65531亿元,比2003年增加130.35亿元,增长24.83%。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年33个工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7亿元,非工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2亿元。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5654.38亿元,比2003年增长18.33%。其中,农业产值165438+2000万元,增长24.69%;畜牧业产值1106万元,增长23.04%;渔业总产值4.08亿元,增长3.29%。全年粮食总产量261万公斤,生猪出栏48.88万头,家禽出栏1.549头,奶牛存栏7224头,牛奶产量31.2万公斤,肉类产量61.7万公斤,水产品产量21.8万公斤,蔬菜等其他农副产品。继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新增经济作物面积2120公顷。全市蔬菜8473.33公顷,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5个,生产面积4733.33公顷。霞客、月城镇建设了上千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蔬菜检验点增加到90个,生猪屠宰检疫率100%。减免农业税1027万元。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9.33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2326台,联合收割机993台,综合机械化程度达90.60%。全年加固堤防22公里,修建防洪护岸8公里,新建(改建)防洪闸13座,清淤乡镇河道96条,清理“家河”12632条,新建(改建)排灌泵站103座,改造农村危桥80座,关闭深井27口。

工业全市有14308工业企业。2004年,当年工业产值1897亿元,增长36.78%;完成工业增加值372.42亿元,增长23.60%;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822.81亿元,增长36.02%;工业实现利税6543.8+059.82亿元,增长365.438+0.14%;工业利润10719亿元,增长35438+0%。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0.69%,比2003年提高4.39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18%,下降0.23个百分点。全市工业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按现价计算为165455万元,增长45.30%,占全市工业比重为87.22%;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600.81亿元,增长42.24%,占全市工业比重为87.82%。华西村营业收入超过260亿元,阳光、三房巷、兴城特钢集团营业收入均超过10亿元,5家企业超过50亿元,2家企业超过30亿元,4家企业超过20亿元,11家企业超过1亿元。22家工业企业利税总额超过1亿元,其中1超过1亿元,4家超过6亿元~ 9亿元,5家超过4亿元~ 6亿元,12家超过1亿元。9家企业跻身中国企业500强,12家企业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全市88家重点企业销售收入654.38+0297.48亿元,利税总额654.38+065.438+086.5438+065.438+000亿元,分别占全市的765.438+0.18%和73.90%。

外向型经济完成进出口总额49.89亿美元,增长52.40%,其中自营出口22.29亿美元,增长43.68%。全年新批外资项目191个;新增合同外资6543.8亿美元,增长23.06%;实际使用外资7.2亿美元,增长25.82%。新增境外企业3家,共计62家。已完成项目劳务营业额8,004万美元,增长65,438+03.94%。

私营个体经济全市私营企业1.65、438+0.6万户,个体工商户2.22万户。年末私营个体经济注册资本25654.38+0.5亿元,增长38.93%,其中私营企业注册资本239.73亿元,增长40.654.38+0.4%。全年私营个体经济完成工业总产值928.95亿元,增长27.27%,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8.97%。增加值24.611亿元,增长31.20%;固定资产投资1165438+4亿元,增长57.43%,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9.2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55.27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6.55%。

乡镇工业集中区,乡镇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投资和项目投资分别为654.38+0.74亿元、654.38+0.65亿元,销售收入654.38+0.65亿元,利税76.5亿元。

全年商贸物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74亿元,增长21.05%。其中,市区69.69亿元,增长25.01%;农村49.05亿元,增长15.84%。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88亿元,增长20.60%;餐饮业654.38+0.845亿元,增长25.39%;其他行业24654.38亿元,增长8.63%。百润发、苏宁电器、永乐家电等一批大型商业连锁店落户江阴。现代物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物流交易额280亿元;物流业增加值87.37亿元,增长36.00%。江阴长江港口综合物流交易中心销售成交额超过6543.8+00亿元。

市场建设全市共有市场87个,其中要素市场2个,生产资料市场23个,消费品市场62个。全年贸易市场总成交额333.29亿元,同比增长65.438+009.68%,其中专业市场成交额308.82亿元,同比增长65.438+025.46%。6个重点市场成交额超过10亿元,其中江阴金属材料市场销售成交额超过10亿元。

金融保险业2004年,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为597.46亿元和499.58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85.73亿元和654.38+00.44亿元。保险业持续发展,全年保险业务收入6543.8+0.398亿元,增长5.98%;保险业务支出5.04亿元,增长11.56%。

交通运输业共完成旅客发送量6654.38+0.67万人次,旅客周转量20.26亿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65.438+0.06%和4.92%。货运总量5606万吨,货运周转量23.2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0.25%和65.438±0.43%。建设5个万吨级码头泊位,开通3个泊位。全年港口吞吐量2682万吨,增长15.80%;对外贸易额520万吨,增长1.56%;集装箱运量完成51,000标准箱,增长55.19%。外贸船舶到港1126艘,增长9.32%。社会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各类汽车拥有量5.45万辆,增长33.37%。其中,私人拥有车辆2.74万辆,增长47.87%,私人拥有车辆占全市车辆总数的50.23%。

邮电通信业完成总收入654.38+0.23亿元,同比增长654.38+07.37%。年末全市电话交换设备总容量82.93万门,增长42.27%;固定电话(含移动固定电话)用户631.6万户,增长32.47%。年末互联网移动电话用户73万户,比2003年增加765438+70万户。互联网用户8.9万户,增加1.56万户,其中宽带用户41.6万户,增加2.66万户。

建筑业全年施工企业建筑面积728万平方米,比2003年减少14438+0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423万平方米,减少77.22万平方米。全年无锡市共有省级优质工程3项,市级优质工程10项。房地产开发投资32.65亿元,增长23.18%。房地产开发房屋竣工建筑面积297.92万平方米,比2003年减少5665.43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54.38+0.503万平方米,减少4.84万平方米;销售面积92.74万平方米,减少0.45万平方米;预售面积654.38+03.8万平方米,减少20.79万平方米。

旅游黄山湖公园和要塞指挥部旧址已建成、修复并对外开放。旅游总收入39亿元,增长44.44%。国内外旅游总人数350.3万人,其中外国人1.59万人,港澳台同胞4778人。

荣誉勋章

序号奖牌(荣誉称号)颁发单位颁发时间

1国务院,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先进单位1958+02。

中共中央血防领导小组,中国先进县+0985+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体育先进城市体育运动委员会1988

4国家教委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城市1989.8

中国十大健康城市

(第二名)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1990

6 .全国培养、开发、使用军民两用人才先进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1991.1.

7 1990全国先进粮食生产单位国务院1991.3

8 1990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成绩突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贸易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1991.5。

9 1991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华人民共和国(PRC)国家统计局1992。

10中国十大卫生城市

(第一名)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1992

11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1992.438+0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防盲治盲先进城市1992.5

中国百县农村出版图书表彰红旗单位中宣部新闻出版署1992.338+0438+0。

14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州科委1993.3

15全国文化先进县文化部1993.5

16乡镇企业发展好,贡献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1993.9

17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城市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1993.6438+00

18 1993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林业部,35438+0938+02。

19 1993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华人民共和国(PRC)国家统计局1993 438+02。

20 1993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建设部+0994+0

21国家卫生城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1994。

22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人事部1994

23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市国家教育委员会1994

24国务院,中国粮食生产大县,1994.8

2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药先进市+0994.8。

26第三届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1995。

2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化模范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1995

28中国乡镇企业出口“五强县(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1995。

29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建设部1995

30全国造林绿化委员会百佳县(市)1995.3

3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水利部,发展水利经济先进县1995.5

32先进乡镇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199638+0

33农民收入先进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1996 38+0

34全国植树造林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委员会林业部人事部1996.3

3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百强县(市)之一1996.3

36全国水利经济十强县,水利部1996.5

37国家“三优工程”试点工作奖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1996.9

38国家无烟草广告城市卫生部中国吸烟与健康协会1997.4

39全国先进集体“万村书屋”项目组委会、文化扶贫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川中省委等。1997.6

40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中国乡镇企业五强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1998.6

41国家口腔先进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公厅19938+0

42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指导委员会+0999.9中央精神文明建设

43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文化部2000.5

44文物保护杰出贡献奖国家文物局2000.5

45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中国儿童工作先进城市,2000年6月。

46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0年6月

47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旅游局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