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戏的起源是什么?

产地:

布袋戏又称木偶戏,是用木偶表演故事的戏剧。汉族传统艺术之一,在中国古代也被称为木偶戏。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一般的看法是起源于汉代,兴盛于唐代。在三国时期,木偶可以表演杂技,在隋朝,木偶被用来表演故事。河南安阳殷墟出土奴隶陶俑(商代,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65438年+0世纪),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65438年+0世纪)发现木俑(包括部分“岳俑”)。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音乐俑和歌舞俑,在工艺、种类、造型标准等方面较前代都有较大进步。这就是最初的木偶,它经历了一个从工艺到表演的过程:从仪式到一种喜庆的娱乐方式。

补充:

演出时,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偶,并随着音乐歌唱。根据木偶的造型和操纵手法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棒头木偶、线木偶等。木偶戏是一种戏剧形式,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娃娃进行表演。

木偶戏的“演员”是双重的,真正的公演是“木偶”。木偶造型不仅是人们雕刻的戏剧角色,也是被操纵的工具。元明清以来,木偶戏从城市进入农村,各种风格、各种流派形成了木偶的造型艺术。由于地域不同,出现了各种造型特色:福州川头戏、泉州嘉里戏、漳州木偶戏、广东漳头、潮州铁制、合阳线戏、吴桥扁担戏、四川大木偶、花样翻新。或业务齐全(生、美、洁、丑),或工艺精良,或精雕细琢,或旷达写意,韵味各异,有蒋、等享誉世界的雕刻大师。民国以后,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木偶戏从民间走向专业化,表演从露天走向剧场,木偶造型逐渐现代化,雕刻和绘画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总的来说,当今中国的木偶造型艺术水平是与时代同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