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疯狂吸引美国仇恨的电影《独裁者》,人是如何掌控自己的命运的?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这部电影,纯喜剧或者资深黑。
纯喜剧视角:低俗,恶搞,甚至有点乱,但笑点确实频繁,从头笑到尾就够了。不会让你哭,然后深思。只会把荒谬的情节和逻辑贯彻到底,没有节操,没有下限。
导演拉里·查尔斯是荒诞派喜剧领域中具有很高地位的大师。这一次,《独裁者》,他演得更嗨,更荒诞。
从资深黑的角度来说,有20%的内涵。
表面:大胡子造型,中东腹地国家,你不用说你在黑谁。当然,除了中东某国,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余第三世界国家,也都被小黑闹得焦头烂额。当然是无伤大雅的。
内里:最后一次演讲是针对世界上最大的标榜民主的国家。它是傲慢的典范,但它说的一切都有道理,击中了我的心底。
理论上来说,这部电影能上映真的是一个异数。或者说评委都是瞎子,或者说在某个角度上确实比我们开放。
当然,无论从哪个角度,最终围绕它的核心点都是剧中的主角:本拉登。
含着金钥匙出生
和他比起来,我们在世俗世界定义的富二代真的是弱爆了。阿拉丁是一个国家的国王,住在一座华丽的宫殿里。他可以为所欲为,可以随意决定自己的生死,可以随意改变国家政策。
那场无厘头的短跑比赛,是他整个混乱、奢华、奢侈生活的缩影。
遇到大变故,人生走到了拐角。
一次正常的出国访问,被国内的“哥哥”和二号送了一只“狸猫换太子”,阿拉丁成了多余的人。他面临着整个国家的抛弃和兄弟们安排的追捕。
慌乱中,他走进了一家超市,也正是在这里,他遇到了女主角佐伊。
当然,不要误以为这是一个转折点,因为阿拉丁会挖掘出他内心的善良,然后成为一个睿智的国王等等。
艾拉顿依然“胡说八道”,“极其傲慢”。
撕毁协议,继续独裁。
经过一番莫名其妙的报复之后,阿拉丁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面对着众人期待的民主!他武断地撕毁了协议,并宣称他将把独裁进行到底。
最后一个演讲是根据卓别林的《大独裁者》改编的,但风格不同,内涵相同。
它所有的矛盾都直指美国:“民主,长腋毛,稍微超重一点,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但富人失去所有财产后,还想让穷人买单。”
阿拉丁将继续他的独裁统治,但在外面走了一圈后,似乎他的独裁统治变得如此人性化。他依然傲慢,但不再无理取闹。他依然仰望这个世界,但他不再只以自我为中心。
阿拉丁是电影中的一个角色。他傲慢,极度冷血,自私。现实中,本拉登这个角色自然是不存在的,但在他的性格中却有一个类似的体系。它代表了人们对帝国主义认识的缩影,最终的改变代表了人们向往的升华。就算制度不变,也能变得这么人性吗?
拿国家和电影比,拿制度和艾拉顿比,用他浮夸的人格来吐槽制度的腐朽,它所有的反抗都是人民的声音。这是《独裁者》,很俗,但是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