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历史中,为什么要问秋后,而不是其他季节?
这个问题问得好,说到传统文化的根源了。这一切要从四季文化说起。
四季是理论的基石。
我们古人最重视的是保持四季。四点有多重要?
齐国圣人管仲曾说:知四时而不知四时之圣人,乃失国之根本。对四季的认识和观察会上升到国家兴亡的层面,由此可见四季在古代的分量。
所以春夏秋冬不是季节那么简单。
《黄帝内经》中也说春生,夏长,秋长,冬储常见。人们也应该回应它。一日分为四小时,朝为春,日为夏,日为秋,子夜为冬。
所以四季的概念不仅仅是在治国方面,在医药保健方面也是如此。总之,四季是古代文化的重要核心,成为当时的理论基石,其影响已经渗透到方方面面。
秋天做什么?
曹操好友丁冲的儿子丁仪曾说:春先来,秋再来,宫中有道理,先礼后刑。
下面是我问秋后的原因。
农耕社会,春天是播种,夏天是生长,秋天是收获,所以禁止在春夏使用惩罚或发动战争,这与农耕季节背道而驰。在古代,生产力水平不高。一旦发生战争,全民皆战。喜欢看古代史的朋友会发现,为什么一场战争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几十万的战斗,到了明清时期战斗人员却减少了。并不是战争规模更小,而是明清是职业军队,春秋战国都是军人。
所以一旦春夏开战,农忙季节肯定会延后。那一年可能会歉收,同时可能会出现饥民,这显然会影响诸侯国的稳定。
比如管仲就利用了这个特点,成功发动了一场粮食战争。
别人为了创造市场需求,吸引鲁国全民生产,然后一年后鲁国错过农时,突然宣布不需要这种商品。鲁手里的布会变成废物,不能和齐国交换财富。农时又过,那年鲁闹饥荒。
管仲就是这样让鲁不战而降的。
齐景公希望在春天访问,但晏子说不行,因为春天是农忙的季节,这样就取消了农忙季节。
古人认为秋杀,所以秋用兵,秋斩,古人认为是符合天道的。
后来生产力发展了,粮食问题解决了,战争不一定在秋天举行,而是随时都可以举行,但是秋杀的习俗延续下来,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意义。
秋后的追问也是这种四季文化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