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管理概述

一,预算管理的概念

财政部发布的《关于企业实施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指出,全面预算管理是运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和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和控制,以有效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指出,全面预算是指企业对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财务活动所作的预算安排。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融合了战略性、系统性和人性化理念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通过业务、资金、信息的整合,清晰适度的分权、授权和战略驱动的绩效评价,实现资源合理配置、高度协同运作、战略有效实施、经营持续改善、价值稳步增长的目标。

二、预算管理的功能

规划职能

企业的问题比较复杂,如果不提前规划,一旦出现问题,恐怕很难补救。预算是督促组织成员提前预测各种环境变量并采取相应措施。企业目标无限,资源有限。所以,规划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在各种备选方案中,选择最有利的一个并实施,以达到企业的最大满意度。

(2)控制功能

规划和控制是相对应的两个方面。如果只有规划没有控制,规划就会流于形式。如果只有控制而没有计划,控制就没有基础。所以计划和控制必须对应,不可分割。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管理者应时刻关注所有的经营活动,是否偏离了目标?可以容忍偏差吗?如何采取必要的措施,引导正确的行动,继续朝着原来的目标前进。通过绩效评估和信息的有效反馈,我们可以了解产生差异的原因,对症下药,采取纠正措施,以实现目标。

(3)通信功能

员工参与预算编制可以使管理者和员工相互沟通,达成共识,减少未来执行的障碍。预算可以让管理者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意见,员工也可以了解管理者的期望和态度。因此,通过沟通和相互理解,可以督促员工努力实现目标。

协调职能

如果各部门各行其是,必然导致计划与目标脱节或者各部门步调不一致。这时,只有通过预算的手段,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统筹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同时,预算可以迫使各级管理者不断审视和分析外部环境,从而做出最佳决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5)激励功能

企业应扩大参与预算编制的层次,积极鼓励员工提供意见,促进员工目标与公司目标的结合,顺利实现组织目标。预算目标要合理,可实现,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员工的潜能。预算的执行要与奖惩制度的实施相协调,如加薪、晋升、员工自我实现的满足等。,从而督促员工全力以赴,实现个人抱负,实现企业目标。

三、预算管理的原则

预算原则是指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准则,以保证预算管理发挥计划、控制、协调和考核的作用。在预算管理过程中,通常遵循的原则是:

可靠性原则:预算编制要稳健可靠,防范各种风险。

合理性原则:预算编制要先进合理,要体现通过努力所能达到的预算水平。

完整性原则:所有涉及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业务都应纳入预算进行管理。

统一性原则:按照企业统一的预算口径、程序和计算依据制定预算,保证纵向可比性。

成本与收益相结合的原则:只有从预算管理中获得的收益大于预算管理造成的成本,预算管理才有意义。预算管理成本包括预算执行成本和预算管理风险成本。预算管理的效益由预算管理带来的管理效率提高而节约的管理成本和实施预算管理带来的直接效益(如经营过程中成本的降低、资产使用效率的提高)组成。

四、预算管理模式

全面预算管理的模式有很多,有的以销售为中心,有的以现金流为中心,有的以成本为中心,有的以利润为中心,还有新出现的以EVA为中心的预算管理模式和基于战略地图的预算管理模式。

如何选择预算管理模式是每个企业在实施预算控制时面临的最大问题。一般认为,没有所谓的最优模式,每个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预算管理模式。

动词 (verb的缩写)预算管理的内容

预算管理的内容体系是预算目标的具体体现,通常由业务预算(也叫经营预算)、资本预算(也叫长期投资预算)、筹资预算和财务预算四部分组成,如图18-1所示。

图18-1预算管理内容示意图

不及物动词预算方法

预算编制有六种方法,即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弹性预算和固定预算、经常预算和滚动预算。不同的预算项目可以使用不同的预算方法,同样的预算方法也可以应用于不同的预算项目。比如收入预算可以采用增量预算,成本预算中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可以采用定额预算,而费用预算的编制主要采用零基预算法,保证合理的费用支出。

(一)增量预算方法和零基预算方法

根据其出发点的特点,预算编制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类: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1.增量预算方法

增量预算法又称调整预算法,是指以基期水平为基础,分析预算期内业务量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通过调整基期内的项目和金额来编制相关预算的方法。

增量预算法的前提条件是:(1)现有的经营活动是企业所必需的;(2)原有业务合理。

增量预算法的缺点是,当预算期内的情况发生变化时,预算额受到基期内不合理因素的干扰,可能导致预算的不准确,不利于调动各部委实现预算目标的积极性。

2.零基预算方法

零基预算法是一种“零基预算”的方法。使用零基预算法时,不考虑以前期间的费用项目和金额,根据预算期间的需要和分析费用项目和金额合理性的可能性,综合平衡费用预算。

采用零基预算方法编制成本预算的好处是不受以前成本项目和成本水平的限制,可以调动各部门降低成本的积极性。但它的缺点是工作量大。

(二)固定预算方法和弹性预算方法

预算方法根据业务量基数的数量特征不同,可分为固定预算方法和弹性预算方法。

1.固定预算法

固定预算法又称静态预算法,是指仅根据预算期内正常的、可实现的某一固定业务量(如生产量、销售量)进行预算的方法。

固定预算方法存在适应性和可比性差的缺点。一般适用于企业经营稳定,产品产销量稳定,产品需求和产品成本预测准确的企业,也可用于编制固定成本预算。

2.弹性预算方法

弹性预算法又称动态预算法,是在对成本行为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业务量、成本、利润之间的联动关系,根据一系列可能的业务量(如产量、销售量、工时等)而制定的一系列预算方法。)在预算期间。

在编制弹性预算时,应选择最能代表生产经营活动水平的业务单元。

弹性预算法所使用的业务范围取决于企业或部门业务量的变化,因此需要使实际业务量不超过相关的业务范围。一般来说,可以设定为正常产能的70% ~ 110%,或者取历史最高和最低业务量作为上下限。弹性预算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本行为分析的可靠性。

与按特定业务层次编制的固定预算相比,弹性预算有两个显著特点:①弹性预算是按一系列业务层次编制的,从而扩大了预算的适用范围;(2)弹性预算按成本类型分类列示,在预算执行中可以计算出某一实际业务量的预算成本,便于预算执行的评价和考核。

弹性预算法编制预算的基本步骤如下:

(1)选择业务量的计量单位;

(2)确定适用的业务范围;

(3)逐项研究确定各项成本与业务量的数量关系;

(4)计算预算成本,并以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

弹性预算方法分为两种具体方法:公式法和列表法:

(1)公式法

公式法是利用组装性质模型计算预算期内成本费用金额,编制成本费用预算的方法。根据成本行为,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表示为:

y=a+bx

其中,y代表某项预算的总成本,a代表该成本汇总的预算固定成本,b代表该成本中预算单位的变动成本,x代表预计业务量。

公式法的好处是方便计算任何业务量的预算成本。而阶梯成本和曲线成本只能用数学方法修正成直线,可以应用公式法。如有必要,还需在备注中说明适用于不同业务范围的固定费用和单位变更费用。

(2)列表法

列表法是在预期业务量范围内将业务量分成几个级别,然后根据不同的业务量级别编制预算。

清单法的优点是:不管实际业务量多少,不用计算就能找到接近业务量的预算成本;混合成本中的阶梯成本和曲线成本可以根据装配的自然模型进行计算和填写,不需要用数学方法将其修改为近似的直线成本。而采用清单法评估考核实际成本时,用内插法计算“实际业务量预算成本”比较麻烦。

定期预算法和滚动预算法

根据预算期间的不同时间特征,预算编制方法可以分为两类:定期预算编制方法和滚动预算编制方法。

1.定期预算法

定期预算法是以固定的会计期间(如年、季、月)作为预算期间的一种预算方法。

采用周期预算法编制预算,以保证预算期与会计期的匹配,便于根据会计报告中的数据与预算的比较,考核和评价预算执行结果。但不利于前后各期预算衔接,不能适应经营活动的连续预算管理。

2.滚动预算方法

滚动预算法又称连续预算法或永续预算法,是在上一期预算完成的基础上,调整和编制下一期预算,逐一回滚预算期间,保持一定的期间跨度。

滚动预算法预算按照滚动时间单位的不同,可以分为月滚动、季滚动和混合滚动。

(1)月滚动模式

月滚动模式是指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以月为预算编制和滚动单位,每月对预算进行一次调整的方法。

按月滚动法,预算更准确,但工作量大。

(2)按季节滚动

季度滚动模式是指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以季度为预算编制和滚动的单位,每季度对预算进行一次调整的方法。

季度滚动预算比月度滚动预算少,但准确性差。

3.混合滚动

混合滚动模式是指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同时以月和季度作为预算编制和滚动单位的方法。

这种预算方法的理论基础是,人们对未来的认识表现为对近期把握较大,对远期预测把握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