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民间剪纸的历史发展
庆阳作为当时的都城所在地,是剪纸艺术最早兴起的地区之一。历经宋元明清,剪纸发展成熟。1930年,庆城县胡先川(女)创作编辑的《五福持家生活图》在波兰画报发表,庆阳剪纸首次走出国门。从65438年到0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专业人员收集和整理庆阳民间剪纸。解放后,中央美院院长顾源借鉴庆阳剪纸,创作了许多珍贵的木刻作品。这些木刻影响了庆阳剪纸,使庆阳剪纸有了新的提高。65438年至0959年,庆城县出版了《庆阳民间剪纸》一书,在西丰召开的全国群众艺术现场会上受到专家的喜爱和好评。65438年至0985年,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王光普的陇东民间剪纸,将庆阳剪纸再次推向全国。
庆阳剪纸历史悠久,在国内外早有影响。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以纸代替活人切割人的形象的剪纸艺术就开始了。到了隋唐时期,剪纸的用途进一步扩大。人们剪下武将秦琼和景德的肖像,贴在门上作为门神,以辟邪驱鬼。此后,剪纸艺术不断发展,题材不断拓宽,用途不断增加,从宫廷到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