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的发展历程
1909年,美国陆军装备了世界上第一架军用飞机。1911 10 10月23日,意大利在与土耳其作战时首次使用了飞机。随后,军用飞机在德国、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迅速发展。当然,起初飞机主要用于侦察和通信,但在战场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敌机。那时,飞行员必须用他们的步兵武器互相射击。为此,各国在飞机上安装了更具杀伤力的机枪,从而出现了主要用于空战的战斗机,不久还出现了主要用于攻击地面目标的轰炸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对飞机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不断改进飞机。随着冶金和机器制造技术的进步,飞机的性能不断提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一些飞机达到了大约每小时500公里的速度。在战争中后期,一些战斗机的速度已经达到每小时750公里左右。战争结束时,德国和英国制造的喷气式战斗机开始用于战斗。这一时期飞机的主要代表是苏制伊5、伊15、伊16战斗机;英国蚊子战斗机;德国研制的彗星战斗机——世界上第一架超音速飞机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军用飞机的战术技术性能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武器的战斗力越来越高,活动范围越来越广。现代战斗机最大速度一般在M(马赫)2.0左右,米格-25飞机最大速度可达M3.0;在飞行高度上,一般不超过2万米。多数轰炸机为亚音速,个别轰炸机最大速度达到m 2.2最大射程可达1,650公里。如果空中加油,每次可增加20-40%的航程。侦察机最大飞行高度24000-35000米,航程7000多公里。巨型军用运输机可以运载200吨或更多的货物。由于性能和用途的增加,飞机的类型也增加了很多。军用飞机可分为战斗机、轰炸机、强击机、战斗轰炸机、侦察机、预警机、军用运输机、电子对抗机、空中加油机、军用教练机和军用直升机。在二战后的一些局部战争中,制空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空军是争夺制空权最重要的军种。因此,一些军事强国正在不遗余力地发展自己的空军。
目前军用飞机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大量使用非金属材料以减轻重量;重视隐身技术的应用;发展垂直和短距起降飞机,减少或摆脱对机场的依赖;广泛应用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实现机载设备的集成化和智能化,机载武器的精确制导、远程投射、捆绑和通用化;采用电子和光电对抗手段,增强电子对抗能力。美制B-2隐形轰炸机在科索沃的出色表现,大型多用途隐形飞机将是各国发展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