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谈历史
根据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贵州省总人口为3800多万。在西南省份,这样的人口基数不小。2021年,贵州省GDP总量达到1.95万亿。目前,贵州省有6个地级市和3个自治州,共9个地级市,分别是贵阳、六盘水、遵义、安顺、铜仁市、毕节、黔南州、黔西南州、黔东南州。
事实上,这样一个贵州省的区划大纲,在清朝雍正年间基本形成。雍正帝年间,西南各省进行了大规模的区划调整。其中,四川省6个县纳入贵州省管理。不得不说,这6个县的纳入,极大地增强了贵州省的整体实力,尤其是粮食产量。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西南土司问题一直困扰着历代王朝。土司类似于部落首领,西南地区的情况很复杂。各种部落,各种城堡生活在一起,大大小小的各种祝酒出现了。土司对朝廷忠心耿耿,定期出钱出粮。如果朝廷需要,土司甚至可以出兵相助。但是,祝酒词严格禁止朝廷官员进入自己的领地。在自己的地盘上,吐司就像一个“土皇帝”
朝廷深知西南地区的复杂形势。从秦汉到明朝,历代中原王朝的主要精力都在北方,抵抗游牧骑兵大规模南下。因此,对于西南地区的土司,以奖励、安抚、制衡为主。所以成立了一系列安抚部,安抚部等等。事实上,历代王朝都试图进一步削弱西南土司的势力,但都力所不及。如果朝廷触及自身利益,一些桀骜不驯的土司甚至会发动联合叛乱。
比如明朝万历皇帝在位期间,朝廷就有计划地削弱四川博州司各土司的实力。这些土司在亳州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叛乱,明朝陆续调动了二十多万军队才基本平定叛乱。亳州叛乱平定后,朝廷撤销亳州司,拆分为遵义府和平岳府。其中遵义府继续隶属四川省,平岳府纳入贵州省管理。与同时代的贵州省相比,明代的贵州省明显较小。
你可以对比一下明清贵州省的区划,贵州省的区划明显要小很多。在明代,贵州省的北部和南部与当代有很大不同。17世纪中叶,清朝逐渐消灭了南明的农民起义军和各种政权,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在明代行省的基础上,清朝进一步完善和调整。在西南地区,清朝基本沿袭明朝的格局,没有变化。
至于西南地区的土司部落,清朝还是以绥靖为主。因为在清朝前期,它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比如三藩之乱,西北准噶尔部。在吴三桂叛乱期间,一些西南土司派兵帮助吴三桂。康熙帝在位61年,主要忙于平定来自全国各地的外来威胁。1722年,康熙皇帝69岁去世,雍正帝45岁登基。与康熙帝不同,雍正帝专注于内政。
其中包括西南土司割据问题。后起之秀鄂尔泰就是在这个阶段迅速崛起的。鄂尔泰属于雍正帝的三大心腹之一。鄂尔泰考察西南虚实后,先后奏出“敬陈东川”“改土归流”。认为“西南土司,虽照常失粮,实占私享十倍以上...自诩,代理边患。”
雍正帝非常赏识鄂尔泰的建议,任命鄂尔泰为云南巡抚,兼云南、贵州、广西三省总督。不得不说,滇黔桂三省巡抚属于雍正帝特别授予的官职,鄂尔泰开始全面负责滇黔桂三省的全局事务。在实施改土为流政策的过程中,鄂尔泰认为“改流之道,先俘敌,后剿敌。”对于那些愿意接受敬酒的人,鄂尔泰给予了表扬。
比如给爵位和钱,保住土司的庄园和耕地。吐司的孩子甚至可以去外地当官。对于那些心怀不轨的土司,鄂尔泰会调集八旗、绿营等官军对其进行围剿。据记载,“治西南三省,六年有余,但颇明其变道,苗归化,偶有谋反,即定。”鄂尔泰在西南的功绩得到雍正帝的高度肯定,雍正帝在奏折中称赞鄂尔泰:“是极,是极,是极。这是我的初衷,无数人警告过附近的诸侯。”
黔川交界地区情况复杂,各土司部落杂居。由于遵义府属四川省管辖,鄂尔泰在改土为流的过程中面临着不归自己管辖的问题。当时四川巡抚岳钟琪主管四川各地。同时,在西南省份中,贵州省管辖面积较小,人口和粮食耕地产量都非常有限。鄂尔泰认为,要进一步增强贵州省的整体实力,平衡西南地区各地的发展。
据《世宗实录》记载,雍正五年,四川遵义、桐梓、绥阳、仁怀四县,正安益州、遵义会都归贵州管辖,从云贵总督鄂尔泰请来。此外,四川省乌萨州,鄂尔泰要求将四川省遵义州、乌萨州共六县纳入贵州省管理。面对鄂尔泰的表演,四川当地官员强烈反对,因为四川受的苦太多了。无奈,鄂尔泰属于心腹重臣。
昨天看了笔者文章的朋友,已经体会到雍正帝对鄂尔泰的器重。雍正帝同意了鄂尔泰的请求,四川省的乌萨州、遵义州六县全部纳入贵州省管理。当然,为了建造遵义府,鄂尔泰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首先,采取呼吁流放、鼓励垦荒等措施恢复社会生产。依托遵义等地良好的自然条件和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迅速。
乾隆年间,遵义府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田地面积比康熙年间增加了近35万亩。至此,遵义府获得了“黔北粮仓”的美誉。在贵州省的各种历史文献中,遵义入黔评价很高。《遵义府志》记载:“雍正五年,我被削为黔北诸侯。当初我强,疆域两千里,田赋半个贵州。”《贵州通志》记载:“今人切入贵州边境,但北方诸侯之势开始强盛。其疆域南接贵阳,东临思南,西接大定,北接重庆。”
目前,遵义已逐步发展成为贵州省第二大城市,仅次于省会贵阳。有了大西南的经历后,雍正帝对鄂尔泰更有信心了。随后,鄂尔泰被调往西北,全权处理西北事务。雍正十年,鄂尔泰调回北京,开始担任军机大臣。即使在乾隆前期,鄂尔泰仍然是值得信任的大臣之一。
田文静、李伟、鄂尔泰是雍正帝在位时的三大心腹,有“田文静在中原,李伟在江南,鄂尔泰在西南”之说。乾隆皇帝上台后,对这三人的评价是:“鄂尔泰、田文景、李逵,最得科院称赞。其实田文静不如李伟,李伟不如鄂尔泰。”由此,乾隆皇帝高度评价鄂尔泰。
中国地区区划调整的故事很多。在以后的文章中,作者会和你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