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传统民居有什么特点?

中国北方黄河中上游地区有许多窑洞。在陕西、甘肃、河南、山西等黄土地区,当地居民在天然土墙上挖横洞,往往连几个洞,洞内加砖加石,建造窑洞。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节地、经济、省力,将自然和生活场景有机结合,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

/中国abc/

中国北方民居与地理环境

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社会经济环境各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地逐渐形成了不同形式的民居建筑。这座传统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北京民居

四合院是北京乃至华北的传统民居。其基本特征是房屋和院落按南北中轴线对称布置,朝南,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门内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子里的活动。主房位于中轴线上,侧配厢房和左右厢房。正房是长辈的客厅,厢房是晚辈住的。这种庄严的布局也体现了华北人民正统严谨的传统性格。北京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少雪,春季风沙大。所以住宅设计讲究保温、防寒、挡风、避沙,周围都是砖墙。整个院子四周都是房屋和墙壁,坚硬的山形屋顶,厚厚的墙壁和屋顶。

内蒙古民居

蒙古包是内蒙古典型的帐幕式房屋,毡制蒙古包最为常见。由于游牧生活的需要,内蒙古温带草原的牧民住在便于拆卸和迁移的毡包里。蒙古族牧民传统上以水草为生,一年迁徙四次,称为“春瓦、夏岗、秋苹、东阳”。因此,蒙古包是草原地区流动放牧的产物。

宁夏民居

宁夏地处西北,远离海洋,降水少,温差大,气候严寒,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冬春季干旱风沙多,偏北风盛行,所以房屋一般不开北窗。为了保暖防寒,采用了厢式庭院,房屋紧凑,屋顶形式为一坡两坡并存。

陕北民居

窑洞是陕北乃至整个黄土高原常见的居住形式。分为崖窑、地防窑、圬工窑。崖窑是在黄土垂直面上挖的小窑,不断有孔相连或上下数层;坑窑是在土层中挖一个深坑,使人工崖面在上面挖洞穴;圬工窑是地面用砖、石或土坯建造的一层或两层的拱券房。黄土高原气候比较干燥,黄土具有质地均匀、胶结好、挺拔的特点,土质疏松,易于挖掘。因此,当地人创造性地因地制宜地挖坑,既节省了建筑材料,又有冬暖夏凉的优点。近年来,由于坑式窑洞难以防御洪水,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一些地方放弃了坑式窑洞的建设,纷纷在地面上建造砖木结构的房屋。

山西和山东民居

山西的太行山区和山东胶东的丘陵区形式相似,都是独院,门楼,两边是坡屋顶。因为山高石头多见,按照传统的建筑材料就地取材的原则。所以砖石结构的房子比较多。砖雕等装饰在山西民居中也很常见。两地纬度相近,只是降水量不同,所以屋顶坡度略有不同。前者地势较高,东南部太行山阻挡海洋气流,降水不多(< 700毫米/年);后者山谷宽阔,低山临海,降水较多(> 700mm/年),屋顶坡度较陡,便于排水。

选自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edu/弗里贾/cz/巴尼亚吉/rjbxkbdl/200605/edu _ 334519 .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