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a股房地产板块指数

2023年a股房地产板块指数

今天我再对这个a股地产板块指数做一个分析。这一次,我将把重点放在技术方面。我将根据房地产指数的走势,对本周这个指数和板块的走势是否进入牛市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和判断,分享给朋友们。

首先,简单回顾一下近期房地产指数和板块的走势。

1,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回顾了房地产指数过去一年的走势,今天就不赘述了,简单回顾一下本轮反弹:房地产指数从3月1132开始,到4月1496,涨到1496。比如深圳物业涨幅52%,信达物业翻倍,涨幅超过100%,达到130%,合肥城建涨幅48%,等等。无论从短线还是中线来看,房地产指数及其个股都积累了巨大的涨幅。

2.房地产板块之前的走势与大盘走势相反。这一轮大涨之后,基本处于和大盘平行的位置。从当初的拖累,变成了a股板块的明星。这有一个原因:一是管理层适当放宽了对房地产行业的限制,之前的文章已经介绍过。第二,地产板块和指数与a股市场走势相反,技术上有补涨需要。第三,

二、房地产指数经过这轮大涨后,本周的走势会是怎样的?我想很多朋友都有这个疑惑。我先从房地产指数的日线和周线走势入手,分析判断本周指数和板块的运行方向。

1,三重底结构,对这波反弹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从日走势可以看出,房地产指数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3月形成了三重底结构,分别是去年8月2日的1158点、去年10月2日的1165438点和今年3月的168点。经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今年3月份的低点点击突破了之前的两个低点,随后大幅上涨,这说明主力资金已经潜伏其中很久了,从周线走势来看更加明确。主力资金从去年5月份开始进场,随后经过近10个月的震荡,走出了3月份以来的反弹行情。

2.房地产指数的大幅上涨是由成交量支撑的。上周连续三天放出巨量,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成交量水平。指数的大幅上涨,这说明这波上涨的基础比较扎实。唯一不足的是上周五的成交量水平较周四有所降低,这也可能导致短期见顶的趋势。但从天价原理来看,房地产指数下周仍会有上行冲击,但会是短暂的,然后进入调整。如果把上周四的成交量看做天量,如果本周三个交易日成交量触及1.500点,不能再放大,就意味着天价出现,即将进入大幅调整阶段。这个风险一定要注意,不要追高。

3、本周需要警惕房地产指数进入回调的风险。从指数的技术指标分布来看,大部分已经进入超买甚至钝化阶段,然后向上走,短线主力非常愿意获利了结,所以判断已经进入牛市还为时过早。

首先,看看日线级别的MTM指标。这个指标对股票判断顶部和底部有很强的指示作用。3月30日,该指标已经开始穿越100的位置,这是判断顶部的位置。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指数和股票都出现在100上方,但无一例外都是快速回落。房地产指数的MTM指数目前在299.71的位置,MAMTM也高达174。短期回调压力加大。不排除在本周仅有的三个交易日中,有两天高位震荡,随后开始大幅回落。

其次,KDJ指标已经从钝化区回到超买区。3月23日,KDJ进入钝化区,随后指标不再跟随指数创新高,而是进入超买区震荡,这表明部分大资金开始逢高出货。从上周五主力资金的情况可以看出,主力资金净流出4.54亿元。周三市场高开震荡后,回调将接踵而至,以修复高位KDJ指标。

以上对房地产指数的分析,是我3月22日文章的后续分析。这轮反弹已经超出了我上一篇文章的预期。目前还不能判断房地产指数进入牛市,只能按照中级反弹的标准来看待。但我对地产板块中期趋势的判断没有改变:中期趋势向好,短期回调等待时机。毕竟作为指数,涨了30%以上,个股涨幅更大,获利更大。在当前a股走势下,获利盘在所难免,主力资金短期收益巨大,节后高开冲高回落的概率很大。朋友可以是中期关注的对象,避免追高,避免亏损。

板材外观

房地产产业链面临集体爆发,其中三湘印象2连板、新城控股、新华联、数源科技、中南建设涨停,法华、滨江集团、金地涨幅居前。

由于地产板块的爆发,家居表现同样抢眼,其中尚品宅配涨幅超10%,蒙娜丽莎、皮阿诺、哈尔斯、迪欧家居涨停,志邦家居、江山欧派、森鹰窗业涨幅居前。

房地产行业的上涨显然是因为自2003年6月起,如果商业个人住房的贷款利率锚定为LPR(贷款市场牌价),重新定价日期为2003年6月,则每月的按揭付款将减少。业内专家表示,降低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是减轻居民住房消费负担、促进楼市企稳回升的关键。LPR在未来五年或更长时间内仍可能适度下降,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数字经济板块出现一定分化,但总体仍保持较高的持续性,强势股表现良好。其中,安妮股份再次以一字之差晋级五板,久其软件在卓朗科技的竞争中胜出,完成四板。此外,深三大A、南天信息、中远海科、二六三等个股也表现不俗。

今天苹果产业链股票全线下跌,市值2000亿的Luxshare跌幅超过9%。消息上,苹果股价隔夜大跌,收盘下跌近4%,市值跌破2万亿美元大关。苹果盘中股价创下新低。此外,有媒体报道称,苹果以需求疲软为由,通知中国大陆供应商减少本季AirPods、AppleWatch和MacBook组件的产量。整体来看,市场对消费电子仍缺乏信心,预期不确定。

文末提到个股,有以下优势:

(1)21 2月销售增加,公司拿地谨慎,权益持续改善;

(2)公司前十大股东中,有社保基金、养老金、证券、汇金公司等。

(3)地产板块有望在上涨行情后期发力,安全边际较高。

房地产兼具顺周期和金融属性,周平均增速锁定在-2%-2%之间

在国内a股市场,房地产板块具有顺周期和部分金融、消费属性。顺周期表现和建筑、煤炭、钢铁等板块一样,牛市往往是其涨幅的放大器,公司生产经营也有周期性波动。而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又不能像医药、白酒、家电等板块一样保持稳定的涨幅。

金融属性如下:在中国,房产仍然是大多数家庭最主要的资产配置品种,具有财富增值保值功能,核心区域楼市稀缺性确立。在投资市场上,有些基金把金融地产的股票捆绑在一起做组合,说明和银行、保险等大金融趋势挂钩。另外,房地产是一种有价值的固定资产,变现后可以充当现金流。

房地产具有消费的属性,R&D的投资比例不如科技企业。属于传统行业,但复购率达不到白酒、化妆品等快消品种,消费频率低。

从2005年6月开始,房地产指数从181.92开始,一直涨到2005年6月的2670.43。目前在1400左右。近16年,指数上涨约6.7倍,年复合收益率约12%。

统计显示,自2005年6月以来,交易周数已超过800周。在可统计的802周中,房地产指数平均每周上涨次数在-2%-2%之间。涨幅超过5%的有110周,涨幅超过10%的有22周。22次的周涨幅超过10%,2007年和15年相对较高。

房地产板块涨幅最高的一周是2008年10月的11%,涨幅为20.51%,其次是2009年2月和7月的交易周,涨幅分别为14.61%和14.05%。涨幅超过10%的最近一个交易周是2000年7月3日,该周指数上涨10.2%。自2005年复牌以来,地产指数周涨幅超过10%,* * *发生22次,占总交易周数的2.74%。

10%以上的周涨幅出现在不同的行情阶段。这句话很扯淡,但是如果看上证指数的周线走势,就特别有意思。牛转熊* * *比例最高,出现9次,其次是牛市接力7次,熊市接力4次,熊转牛2次。其中,牛熊统计标准非常接近沪指高点,不到半年甚至更近。典型的交易周发生在15和2007年。按照14-15的行情,房地产指数三周涨幅超过10%,分别是14年6月5日,165438+10月28日,65438+2005年5月。牛市结束日期是15年6月12日。可以看出,地产板块是下了很大力气上涨的,已经接近牛市的尾声。

从2005年到2007年的6倍大牛市持续了两年。房地产指数涨幅超过10%的交易周有6个。2006年1发生在2月25日,17,2007年5次分别发生在2月26日,5月25日,7月20日,8月3日,8月24日。有意义的数据是,牛市已经过去了82.76%的时间,但是2007年5月以后,距离这波牛市结束只剩下5个月,房地产指数每周涨幅超过10%,却出现了4次!这可能预示着房地产指数在上涨,更有可能发生在牛市后期。

关注两个房地产板块指数。

房地产指数一周上涨超过10%,20年7月一次,7月3日一周上涨10.2%,7月10一周上涨7.65%,房地产指数连续两周上涨20%。随后,又用了几十周的时间来消化这两周带来的超额收益。

同样,19的2月至4月初,房地产指数从1320.9上涨至1773.94,涨幅超过30%。这一轮快速上涨行情,使得房地产指数达到了1808.97的高点,近两年也没有突破。房地产指数4月9日见顶,上证指数4月8日见顶,最高阶段升至3288.45点。

18 65438+10月是整个房地产板块大涨的月份。当时泰禾集团是妖股的代表。18年2月25日-10月24日,* *收获8个涨停板,16年10月4日-6月4日,连续5个涨停板,促进了整个板块的气氛。

今天很多地产股被锁定在18 1月。当月市场出现严重分化,上证综指上涨5.25%,但大部分板块和个股跌幅较大。房地产指数上涨14.28%,涨幅居各行业第二。此轮房地产指数大涨后,上证综指在65438+2006年6月跌至2638.30点。时隔两年,上证综指在10月29日达到3587.03的高点,最大涨幅达36%。随后,上证指数一路走低至2440点。本轮牛市地产板块再次验证了地产板块在牛市末期大涨。

通过对房地产板块走势的分析,发现三大指标需要密切关注。当房地产指数周涨幅超过10%时,一定程度上需要预警。因为这种情况更容易发生在牛转熊阶段,随后是牛市接力。此外,还需要看有两根杨炼、三根杨炼甚至多根中阳线的周房地产指数,统计房地产指数的阶段性涨幅和月度涨幅。如果房地产板块名列前茅,很可能未来指数还会上涨,或者更糟,会带动整个市场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