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根据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上海在1843年成为五个对外通商口岸之一,英、美、法等国相继在上海设立驻地。道光二十五年(1845),应英国领事巴弗尔的要求,在租界内设立江海北关(“新关”、“洋关”),办理向外国船只征收关税事宜,江苏苏松台路也在管。咸丰三年(1853),英国人乘刀会起义之机,夺取了江海关。次年,的吴与英、法、美驻沪领事签订协议,允许三国各派一个税务所负责江海关。同年7月,韶关税务管理委员会成立,树立了外国侵略者直接管理中国海关的坏榜样。太平天国战争期间,1855年的刀社琉璃川、1860年6月的太平军赖、1862年初的太平军李秀成打了三场战役,占领了上海的一部分。1854年,上海成立自治机构工部,转为独立于清朝行政司法管辖的租界。此后,上海的两块租界与中国的地方政府分开管理:黄浦、静安、虹口、杨浦的沿江南部地区主要是公共租界(主要是英美租界);卢湾区和徐汇区的核心区域主要是法租界。长宁是公共租界的跨境道路建设区;然而,闸北和石楠这两个由中国管理的地区(中国边界)被租界分开。开埠后,上海迅速成为亚洲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被誉为“十里洋场”、“东方巴黎”、“东方魔都”、“冒险家的天堂”、“远东第一金融中心”。租界的存在,使上海的核心腹地不受战乱影响,享有实际的独立地位和充分的国际联系,奠定了今天的繁荣。②北洋政府时期
1912民国成立前后,清朝旧势力还没有被彻底消灭,民国新生力量还不成熟,军阀割据,政府几近瘫痪,社会无序混乱。然而,上海租界作为国中之国享有和平,甚至在经济、人口等方面进一步加速发展。1912到1936这段时间可谓是上海租界高度繁荣的阶段。民国初年,租界外的闸北和石楠(花街)属于江苏省。1927年,民国政府在租界外设立上海特别市,由民国行政院直接管辖,同时并入江苏省上海县和宝山县。1930年7月更名为上海。1921年7月,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卢湾区兴业路76号召开。1922年7月和192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和第四次代表大会分别召开。1925年5月30日,由于日本和外国棉纱厂主枪杀罢工工人(顾正红),上海学生和市民聚集在最繁华的商业街南京路的老大门前抗议,英国人巡逻并开枪,造成了5月30日惨案,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反英运动。4月2日1927,12闸北发生一起4·12事件。国民革命军第26军强行解除工人纠察队的武装,造成大规模流血事件,开始了国共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