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的历史是怎样的?
北京大学历史:
北京大学,创建于1898,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改名为1912。
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遵循思想自由的原则,采取兼容并蓄的原则”,在北大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
1937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组建长沙临时大学。不久,临时大学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胜利后,北京大学于1946和10恢复其在北平的学业。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全国高校调整,北京大学成为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北大的校友和老师有400多人,在国内人文社科领域有相当一部分有影响力的人士也是北大人。
北京大学重点学科
465,438+0世界一流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地球物理、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
一级学科有18个国家重点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学、大气科学、生物学、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口腔医学、药学。
国民经济学、基础心理学、英语语言文学、印度语言文学、天体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构造地质学、通信与信息系统、核技术与应用、环境科学、免疫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科学(肾病、心血管疾病、血液疾病)、儿科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等2个学科25个国家重点学科。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