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最早使用汉语吗?
既然学科是中国的儒家经典,可以想象,对于受过训练的文学士来说,汉字的读写不是问题。然而,虽然当时韩国人使用汉字,但汉字的发音与今天的汉字并不相同,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汉字是表意文字。在古代,由于表意文字在准确记录发音方面的劣势,汉字的发音不易固定。俗话说“一个读书人能读一半字”,这种记录发音的方式相比于表音法有明显的劣势。在语言演变的过程中,汉字的发音变化很快,并受到各种方言的影响,以至于今天的汉语中的汉字发音与古代的大相径庭,甚至听起来几乎完全不同。汉字是由另一种表音文字(朝鲜文字)读音固定的,因为表音文字记录和规范读音的能力比表意文字强。用表音法记录读音的简易读写过程,可以帮助更完整地固定和保留读音,这样虽然读音也发生了变化,但相对于表意文字来说,会相对完整。比如古代入声字的发音,汉语发音演变成了现代普通话,发了四声,消失了。但是,韩语中仍然存在大量的古入声词的发音现象,等等。
另一方面,当时汉字的读法,意思是一样的,只是读音不同。一些朝鲜语的汉字发音与汉语不同。朝鲜王朝第四代世宗王(公元1419-1450)传授的官方读音【这里的官方读音是现在的朝鲜音标。从当时的名字来看,有读音的意思。可以起到科学注音方案的作用。]强调创造韩文人物的动机提到:
"这个国家的声音不同寻常地是中国的,不随文字流传."
可见当时一些汉字的发音差距。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古代文言文在韩国的传播和应用。可以应用的古代文言文叫做“语文”。传统的韩国人把懂中文作为身份的象征。朝鲜和韩国的朝鲜国家的主要经典都是用中文写的,文学创作也是用中文写的。比如朝鲜时代(公元1409-1481)的学者金寿文曾经提到:
“我的东方经历了从殷太师桑麦秀开始的三国高丽家族。至于今天的作者,不下数百人,他们对趣味的看法,已经突破了所有的书。”;
蒋锡盟在《东方人诗序》中也说:
“我的东方诗学兴盛,作者往往自成一家,整备全身。”
韩国历代诗歌写作非常盛行,作者不断涌现,“整装待发”。从诗词、笔记、文论等经典中不难看出当时中国文学的盛行。此外,大量的“农村歌”、“农村歌”、“山歌”、“山歌”也是用汉字记录的,可见汉字在当时不仅被一部分人使用,而且被广泛使用。有中国读者关于文学、历史、哲学、农业、工业、医学、书法,有的直接来自中国,有的用汉字记录。这些就是俗称的“汉学”。有一段时间,汉学成为韩国文化的主流。直到20世纪,这种主流才开始慢慢衰落。
1910年,日本侵略朝鲜,逐渐占领朝鲜半岛。随后,日本人开始执行文化同化政策。传统汉学家非常保守,大多对外来侵略非常敌视,也有一部分参加了抗日运动。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汉学当然得不到日本人的支持,所以受到强烈的冲击和压制。汉学开始衰落。
19世纪,西学东渐,韩国也受到很大影响。西方文化的冲击改变了韩国人以前对中国文化的观念。一些知识分子接触到了西方科学文明的优点,最大程度地吸收了西方文化,国学的传统地位受到了影响和降低。20世纪以后的日据时期,从教育体制上看,开始建立西化的教育模式,汉学家当老师的数量很少。但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受教育者逐渐与传统国学产生了很大的差距,距离越来越大。
从日本统治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韩国的民族主义兴起,一种注重发扬固有文化传统、继承本民族文化遗产的民族意识带来了排斥外来文化的潮流。此前,各种报刊杂志使用的汉字被政府取消,改为统一的韩文,一些学校也逐渐取消了汉字和汉语的相关课程。因此,年轻一代对汉字和中文越来越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