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纸上谈兵”出自中国古代的哪场战争?

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被打败入侵秦军的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有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法,爱谈军事。人们常说他不是。所以他狂妄自大,自以为天下无敌。但是,赵奢非常担心他,认为他只是纸上谈兵,并说:“将来,赵不需要他作为一个将军。如果用他当将军,一定会让赵军吃败仗。果然,公元前259年,再次进攻,赵在长平(今陕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抵抗敌人。那时赵她已经死了。廉颇负责指挥全军。虽然他老了,但他仍然有很好的战斗方式,这使得秦军无法获胜。秦国知道拖下去对自己没有好处,就利用双重间谍,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怕的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消息。赵王被骗,派赵括代替廉颇。赵括自以为善战,把《孙子兵法》里的文章都往死里搬。长平之后,他彻底改变了廉颇的作战计划。结果40多万赵军全军覆没,他本人也被秦军射杀。

明代刘曾根据这个著名的历史故事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朝野还自吹是纸上谈兵”。后来人们引申出“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人们只讲教条,解决不了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