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云锦的传承与保护
国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1年,南京云锦正式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仅排在古琴之后。2006年5月20日,南京云锦木机化妆手工编织技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南京金运织锦工艺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申遗成功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南京云锦学习基地于2009年6月在南京云锦研究院揭牌,这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全国建立的第一个学习基地。南京云锦的织造业主分布在南京市的五个区,包括鼓楼区、秦淮区、建邺区、玄武区和栖霞区。
南京云锦技艺传承机制已经建立。南京云锦研究院作为云锦项目保护的责任单位,已确认代表性传承人24人,其中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江苏省非遗传承人2人,南京市非遗传承人4人。
2013年3月30日,南京云锦学院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成立,标志着中国织锦技术的“活化石”有了专门的科研和技艺传承培训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