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属于哪种类型?

橄榄科橄榄属常绿果树和大树。又称绿橄榄、白橄榄、黄橄榄。学名橄榄。菲律宾橄榄)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熟吃,它的种仁也可以用来榨油。爪哇橄榄(C. commune L .)成熟时呈橄榄般的紫黑色,可生吃、腌制或榨油。台湾省已引进,在干旱地区生长良好,可作为行道树。

原产地和分布

起源于中国南方。野生橄榄发现于海南、台湾省和四川西昌。根据《开宝本草》、《齐姚敏书》、《图说本草》的记载,以及在广州汉墓出土的祭品中发现的橄榄核,证明橄榄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我国橄榄多分布在福建省,栽培于福鼎至诏安沿海县市,闽中沙县、永泰、闽北龙岩等37个县(市)。广东省内有广州、增城等多个郊区,也有博罗、惠来、普宁、揭西、潮州、信宜等多个县(市)。广西有龙州等10个县(市)。四川、浙江、云南、台湾省等全国各地也有分布。除了中国,还有其他国家种植橄榄,如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印度和马来西亚。

特征和特点

橄榄高8 ~ 15米。树冠为开放式,宽度为10 ~ 18米。树枝含有芳香树脂。主根丰满,半肉质,根群主要分布在离地面20 ~ 120 cm的土层中。小叶对生,奇数羽状复叶,11 ~ 15,长6 ~ 10厘米;全缘,革质,叶背有突出的叶脉和小坑,碾碎后有特殊香味。顶生或腋生圆锥花序,通常与叶等长或稍短,白色至黄白色。每3朵花簇生在小花轴上,花萼杯状,花瓣3-5片,两性花和雄花,雄蕊6枚,子房上位细胞3个,少数4或5个细胞,每个细胞2个胚珠,仅1发育。核果椭圆形到卵圆形,成熟时黄绿色。细胞核坚硬,两端尖,细胞核表面粗化。5月中旬至6月初开花,65438+10月至165438+10月果实成熟,8月开始采收加工果实(见图)。

中国橄榄主产区在北纬22°至26°之间..最适宜生长在年平均气温20 ~ 22℃,降水量1200 ~ 1400 mm的地区,能耐受0℃的短时低温,极端最低气温-3℃时,叶片和幼枝有不同程度的冻害。

主要品种

橄榄品种资源极其丰富,品质好或栽培广的有:①檀香。产于福建东部,是鲜食的优良品种。蛋形,单果重8克。成熟时果基呈红褐色放射状5裂状,果肉黄色,肉脆,香甜,纤维少。它在二月下旬成熟。②汇源。产于闽东,品种优良。果实卵圆形或宽椭圆形,单果重19克,纤维少,汁多,味香涩,中晚熟品种。3本公共书籍。产于福建莆田。果实椭圆形,重5克,核小,质脆,汁多纤维少;嚼后香甜,无涩味,适合鲜食加工。(4)狩猎橄榄。产于广州郊区。果实中间略凹,窄而略扁,形似猪腰。果肉细腻,脆甜,吃后香甜,清凉润喉,无涩味。⑤茶溶橄榄。产于广州郊区。果实短而宽,肉质细嫩,食后甜而涩,清凉润喉。6绿心。台湾省制造。果实椭圆形,成熟后金黄色,肉细而韧,味甜,栽培人多。此外,还有汕头的胡风橄榄,福建的潭头、自来园、六祖本、下西本、百泰、糯米橄榄等。此外,广东揭西还有实生苗变异的四季橄榄,4-2月可开花结果。海南岛野生橄榄种类繁多。羊、狗橄榄在福建闽侯、永泰等地广泛使用,辣蓼橄榄在莆田、仙游等地广泛使用,蓝兔橄榄在两广等地作为橄榄砧木使用。

栽培技术要点

多采用嫁接繁殖,6月65438+10月至6月165438+10月采种。果实经过堆肥腐烂后,取出种子,洗净,晾干,储存在沙中。2月上旬播种,株距为12 ~ 15cm×18 ~ 21cm,或条播或播种,待长出真叶后补植或移栽。全部播种后施薄肥。苗期注意防寒排水。加强管理后,苗圃可在1 ~ 2年内栽植。橄榄通常先用砧木种植,当树干DBH约为12 cm时,在3-4月进行拼接。接穗应选择2-4年生、芽壮、节密的枝条。播种后2年也有补丁出芽。

橄榄大多种植在山区和丘陵地区。3-4月种植,株行距6 ~ 8m,穴深、穴宽分别约1m,施腐熟有机肥。种植大苗时,要剪掉一些叶子,修剪大根,并压实土壤,使之与根部粘在一起。幼冠通过摘心或剪短,可培育出主干短、主枝短的高产树型。结果每年施肥2次,即开花前1次,果实采摘前1次,果实发育过程中冷施肥前11次。每年翻耕2 ~ 3次。成年树木要注意土壤培育和根系保护。果实成熟时,人工采摘,或在果实采收前3 ~ 4天喷施300ppm乙烯利,摇动大树枝,使果实脱落。

主要病虫害有树瘿、天牛、卷叶蛾幼虫、金龟子、尺蠖、叶蝉等。

经济价值

橄榄鲜果可以帮助消化,开胃下气,生津止渴,治疗咽喉肿痛,消除酒精毒性,止泻止泻。每100g果肉含脂肪6.55g,碳水化合物5.64g,维生素C 21mg,钙204mg。果实可加工成甘草、蜜饯橄榄、盐橄榄等凉性水果。这种核可以用来制造活性炭。木头可以做家具。橄榄树耐旱、不瘠薄、易于管理,可作为山区经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