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题2020006 ~隋唐史6
材料
?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各自为政,朝廷软弱无力,无法控制。唐宪宗和春历(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解放丫鬟,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命主张“伐藩”的李继孚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建南淅川(今四川中南部)、柘溪镇(今江苏南部、浙江西部),并取得胜利,独立多年的韦伯镇(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主动臣服。814年,朝廷出兵讨伐叛乱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照常使用宦官监军。将军们拒绝做出贡献,徒劳无功地战斗。宪宗听从建议,取消宦官军监制度,将军自行处理军务。817年,淮西被平定,武元吉被俘被杀。由于这场战争的威胁,原来割据的地区主动加入,部分地区被分割割据。藩镇的霸气局面告一段落,唐朝兴盛一时。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问题:
(1)根据材料,总结唐宪宗平定“霸气”藩镇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王,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有相通之处。(6分)
分析:
?这个题目选择的人物是唐宪宗。在晚唐的皇帝中,宪宗被称为“回春大师”。他在位期间,唐帝国逐渐摆脱了“安史之乱”爆发后的混乱衰弱局面,是晚唐最好的局面。那么这种情况是怎么产生的呢?本题选取的材料回答了这个问题。
?问题(1)要求考生总结唐宪宗平定“霸气”缓冲区的原因,主要考察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论证和讨论问题的能力。材料大致描述了唐宪宗“降藩”的全过程,包括财务准备、重用交战国大臣、调整作战策略、“武功”与“文采”相结合等。考生需要从大量的书面信息中快速捕捉相关信息并进行归纳,才能有效作答。
?问题(2)要求考生阐述唐宪宗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相似之处,考察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运用判断、归纳、比较等历史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这个问题需要和你所学的内容紧密联系,也就是拿人物书中的唐太宗部分来说,才能有效回答。通过阅读材料并与我们所了解到的情况进行对比,我们会发现,唐代两位贤明的国王都有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努力实现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等历史功绩。
回答:
(1)通过开源节流增加朝廷收入;对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态度坚决,重用;灵活调整征服策略;抑制和爱抚并用。
(二)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努力实现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