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黄河贵德庆——40年前的青海贵德记忆

贵德,号称青海之南,是真的。但当时我不明白。那时候我在小学一年级。初二读了一点,随父亲转学到民和县。

我在青海生活了几年,然后和父亲去了民和县、兴海县和省会西宁市。回想起来,我真正怀念的是Guide。

我不知道导游名字的由来。后来看了《道德经》第五十一章,说道生,德存,物形。是建立在万物尊道、德行的基础上的。贵德县的名称最初是从藏语音译过来的“食业障,归德”,后来在清朝乾隆年间改为贵德。《道德经》中的“导”,就是“重德”的意思。贵德县的意思大概也取了《道德经》的意思。

贵德物产丰富。那时候他懵懂,现在不知道,这是后来比较的结果。周围环绕着荒凉的群山和山谷,上帝留下了一颗明亮的珍珠,这就是向导。Guide给人的美好,至今还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天下黄河,贵定,意思是天下黄河都是黄河,但只有贵德这一段含沙量最小,这一段黄河水极其清澈。贵德上游也是黄河吗?当我到达贵德时,我突然明白了?这个问题暂时可以让研究了一辈子黄河水文的父亲来回答。

黄河盛产黄河鱼,数量最多的是“小胡子鱼”。这种鱼很小,像海里的小鲱鱼,有鳞,手掌大小,有两撇胡子,所以叫“小胡子鱼”。有一天中午放钓鱼线,拉了十几分钟。一条线上的五个鱼钩,居然钓到了五条“小胡子鱼”。大家都在线上挣扎,鱼鳞闪闪,水花四溅。只有渔夫才知道从线中挑鱼的快乐。中午抓一大碗,晚上吃一顿好吃的炒小胡子。比较大的是花菜鱼,斑点很漂亮,没有鱼鳞,肉又厚又肥。这种鱼的上钩率也很高。

一天傍晚,照例用蚯蚓压钩,把有鱼线的石头扔进黄河深处,回家也没动静。晚上十点,拿着手电筒到岸边。我还记得那种拉弦的感觉,缓慢而有力,间隔几秒钟。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直到我知道大鱼上钩了。慢慢拉,渐渐看到大鱼在水里兴风作浪。巨大的喜悦。大鱼使劲拽的时候,先把线暂时松开,然后再拉紧,紧到接近岸边。这次我钓到了一条大鲶鱼。我还记得重量是3斤9两,大概是我在黄河里钓到的最大的鱼了。自然,第二天大鱼就在锅里变成了鲜美的鱼汤。那是一个物质贫乏的时代,鱼的价值恐怕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据说最珍贵的鱼类是黄河鲤鱼。这种鱼通常不会被捕获。偶尔,用音阶。有红色和黄色的。太美了。味道一般,好像没有菜花鱼和鲶鱼那么肥。之所以贵,大概是因为量少。

有一次,我和我的朋友李建明回到黄河边挂网。挂网是用很细的金属丝做的,网眼大小合适。鱼一旦遇到就很容易粘,越挣扎越粘。挂网后第二天早起,大大小小的鱼都挂在网上,几十斤。这比钓鱼效率高多了。既然收获很大,我们一般都会上网,但是只用一次,可能是因为我们都小,一个是做事没有恒心,一个是没有时间学习。这条鱼最后在县城卖了,20美分一斤,5块钱。如果是现在,不知道能不能五块钱买一斤。

一年冬天,我和李建明去黄河边,突然我们看到冰下闪闪发光。走近一看,原来是大大小小上百条黄河鱼挤在冰下,好像在争什么。后来才知道,可能是水下太冷,鱼晒到了冰附近。

当黄河流向导,还是很清晰的。河水中的黄色是雨水混合着刚下过雨的山上的泥沙。

黄河两岸长满了灌木丛,这是野鸡的世界。有许多野鸡。当你走在灌木丛中,几十步就有野鸡飞过。雄雉都长着漂亮的羽毛,暗红色和蓝色,非常漂亮。它们又叫又跳,一靠近就飞走了。李建明的家庭是贵德的一个贵族猎人家庭,家里有一张网和一把枪。他也可以通过设置陷阱并等待它们进入来捕捉野鸡。我们下载了很多,但是后来上学了,没时间看。我不知道我们是否抓到了它。过了很久,我们去看了。那里还有几套,但是什么都没有。有时候兔子会钻进陷阱。野鸡、兔子、鸽子在飞,在叫,在跳,在天上地下跑。现在想来,真的是童话世界。野生的沙棘树生长在灌木丛中,红色或黄色的沙棘果长在树上。当你把它们放进嘴里时,它是酸酸的。后来才知道,这沙棘果是世界上富含维生素C的一级水果。只是味道不好,而且个头小,树上还有刺,收藏者少。偶尔有几个顽童捡几粒吃了就吐了。不知道这几年是怎么发展的。

李建明的大鸽子抱小鸽子的时候给了我一对,他养着,渐渐熟悉了。每次放学回家,鸽子看到我都会从我肩膀上飞过,亲热地咕咕叫,对我说着什么,可能是想我了。为什么又回来了?或者围着我的脚转圈要吃的,喂它点吃的,咕咕叫,好像在开心地说些感谢的话,但是我不懂。反正小鸽子长大了,和我成了好朋友。但是好景不长,放鸽子的仓库进了野猫。第二天打开门,看到满地都是鸽子毛,还有一些血迹。仓库里只剩下一只受惊的鸽子。接下来的几天,剩下的鸽子总是叫。我知道孤独和悲伤,我记得愤怒和痛苦。这只鸽子再也不会落在我肩上了。不再在我身边,它后来飞到屋檐下不肯下来,让我等了好久。后来,他整天围着仓库转,歪着头看着仓库,咕咕叫着,好像要把他的伙伴叫出来。后来,我向东飞去,朝着黄河大桥飞去。我追着它,看到这只伤心的鸽子,它却不肯回来。鸽子的悲伤和愤怒留给了我。从此,我和野猫记下了仇。养鸽带来的是悲伤的回忆,从此我再也没有养过鸽子。

贵德的梨远近闻名。特别是长柄梨,冬天会变黑,冻成冰疙瘩,像哈尔滨的冻梨。用水融化,甜甜的,风味独特。当时贵德水文站的院子里种了很多梨树。我父亲和他的水文学家带着测量黄河水的仪器登上了测量船。我爬上梨树,使劲摇晃它们。梨“啪”的一声掉了一地,赶紧拿起来放在脸盆里,居然有满满一盆。那时候我上小学,还是一个拿着弹弓当枪,骑着木棍当马的顽童。

那一朵梨花,在春天四月盛开的时候,想起那幅动人的画面。晶莹剔透,水灵灵,露水沾身,白色的梨花开满梨树,在贵德的每一个村子里都开着。那是指南者的春天带来的最美的回忆。“就像春天的大风,在夜里吹来,吹开了万株梨树的花瓣”。梨花的清香和春风的温暖扑面而来。直到现在,这些动人美丽的梨子还在他们的心里,一年四季都没有枯萎。那时候我擅长弹弓。我天天用弹弓射鸟,无数无辜的鸟死在它们下面。有一天,老冯和他爸爸调研回来,老冯说:“看见那个大梨了吗?打倒了就是你的了。砰,它从梨上弹开,跑去捡。”老冯笑道:有一天,一只野猫在门洞里露出了头,当它撞上时,野猫尖叫起来。为鸽子报仇。妈妈说,不要打野猫。我说,它吃了我的鸽子。妈妈说野猫不懂事,你也不懂事?现在邻居家的猫在我家吃饭,也渐渐变成了我家的猫。我觉得可能是打猫的补偿。

导游抓起带着奇怪香味的羊肉。藏民每年都要跋涉千里,一路辛苦,赶羊,渡黄河,赶到西宁附近的屠宰场。那些羊一步一步不知道怎么死的,一路吃草,拥挤,嘈杂,混乱,走着去引导。那些走不动的,受伤的,就叫累羊。一只累羊十元八元,羊皮能卖十元八元,羊肉基本不花钱。青海的羊是吃干净的草长大的,肉又香又好吃。我们家本来不吃羊肉,但是来了青海贵德也喜欢吃羊肉。西宁青海牧业公司的老吉住进了水文站,成了我们的朋友。他们解决了缺羊的问题,所以我们能吃很多羊肉。撒上盐、胡椒粉、姜、葱,全家人煮一锅。味道鲜美醇厚。用手抓着吃,所以叫手抓羊肉。因为青海气压低,我们都熟得很。而藏族牧民则不然。他们说羊肉煮到七八分熟最好吃,最好带点血丝,好吃。他们骑马赶羊,把羊肉煮到半生熟放在布袋里,挂在马上。饿了就用藏刀砍。非常大方浪漫。但是也很辛苦很累。真的是风餐露宿的生活。

冬天黄河冰封,滑冰成了最大的爱好。自己做冰车得意忘形,不回家吃饭。有一次我姐来叫我回去吃饭。就在这时,冰车在一个斜面上滑了回来,砰的一声掉进了冰洞里。还好洞不大,棉裤也湿了。恐惧是最好的老师,风险是最好的教育。从那以后,我再也不去滑冰了。胜过大人讲的千言万语。

站在水文站门口,经常看到老藏民经过,就远远地跟他们打招呼。“乔德茂,乔德茂”的意思是你好。老藏民开心地笑着回答,“乔德茂”!然后我说“乔刚有回报”?-你要去哪里?藏人回答:“啊。。。两个都交。”这是我知道的两句藏语,至今都知道。我的藏族小学同学格奥尔基、嘎朗、拉毛措也和我同龄,但他们依然住在贵德,那个美丽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家。如果我们现在再见面,我们不会认出对方。

后来我们搬家了。这就像候鸟的迁徙,但是没有候鸟的规律。后来,他来到民和县。是回族自治县,也是当地的另一种风俗。

后来来了山东,经常想起贵德,怀念。想念贵德的时候就上网搜贵德梨花,黄河鲤鱼等等。想念贵德的时候打开谷歌地图找贵德黄河和黄河大桥,却找不到大桥西边黄河南岸的水文站。慢慢放大地图,仿佛在天上俯瞰世界,寻找那段早年的回忆。好像在贵德的时候,错过了家乡港上村,但当时没有互联网,就在地图上找港口。这个村子太小了,找不到。那时候不仅没有互联网,我也从来没有听说过电脑这个词。当时看到路上偶尔有车经过,很羡慕。爸爸说汽车只能政府买。言下之意,个人不要去想。那时候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辆属于自己的小自行车。我在初中英语课本上画满了自行车。所以,在孩子生日那天,我给她买了一辆永久折叠自行车。她不知道一辆小自行车曾经是她父亲儿时的梦想。后来买了车拉爸爸和孩子。我跟孩子们说,你们爸爸小时候最大的梦想不是汽车,而是一辆小自行车。

在谷歌地图上放大,你实际上可以看到黄河大桥上弯曲的钢梁。我们在贵德的时候,我妈也参加了黄河大桥的建设,在那里出力。在黄河大桥的南端,有几个大字写着,“黄河清大桥”。我们在贵德的时候,没有桥,只有一座浮桥。后来建了一座桥,但是没有弯曲的钢梁,也没有那些大字。导游今天怎么样?我很想回去看看。看看桥,看看黄河,看看老朋友。更何况,你尝一下贵德的手抓羊肉,还会是那个味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