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浑源的历史与变迁

历史沿革浑源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繁衍生息,是中国最早的人类开发地区之一。夏商时期的冀州,西周时期的并州,春秋时期的代国,北魏时期的雁门郡,唐代称浑源。(马县治于浑源以西二十里马庄,樊氏治于浑源以北二十里。)东汉末年,两郡废,晋代复两郡。永嘉五年(311年)均入戴(原郡人迁今平阳建城)。北魏改为鲁山县(隋大业二年,解放后原平阳县改名为1958),东魏田萍二年(535),改为繁峙县。同年,樊氏搬到了樊氏东部。后周废鲁山郡。隋为云内郡地,唐为云中郡地,后分浑源。它属于瀛洲。五代金朝,随州郡入辽时仍为浑源。金镇佑二年(1214年),县内设浑源府,元初浑源改为恒阴县。至元四年(1267年)并入浑源府,属大同道。明清时期是浑源府,隶属大同府。民国元年五月,改浑源,后属雁门路。[编辑此段]抗日战争解放时,县城北部和南部山区都是我的根据地,属于晋察冀边区。1937,隶属山西省第一行政督察办公室。1939,隶属晋察冀边区政府,察南雁北办事处。1940至1945为晋察冀边区政府第二、第五、第一派出机构。1945县城解放了。1947隶属于察哈尔省雁北机构。1952返回山西省。隶属山西省雁北机构,后改为山西省晋北机构,山西省雁北地区行政公署。1993雁北地区与大同市合并,是大同市下辖的一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