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夏朝始于公元前2070年?

夏朝的存在仍有争议。。当然国内学者都承认它的存在,国外学者不承认,就像以前的商朝一样。。以下来自互联网:

之前有人怀疑中国的夏商朝是否真的存在。后来发现殷墟后,商朝就没有疑问了。然而,对夏朝存在的怀疑仍然存在。这种怀疑来自于一个非常简单的西方理论:没有考古证据,无法明确证明。这种理论在西方并非自古就有,而是在现代西方考古学形成之后才出现的。现代欧洲的一系列考古发现极大地增强了这一理论的基础。

西方谈希腊文明,除了文字记载,还有考古发现。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特洛伊。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人们一直怀疑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是否真的存在。过去,人们常常把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战争故事视为文学作品,而不是真实的历史。然而,一个叫谢里曼的德国人坚信荷马史诗不是文学,而是真实的历史。于是他花了很多钱,开始寻找特洛伊的废墟。终于找到了,现在它是土耳其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除了特洛伊,希腊还有雅典、克里特岛和迈锡尼的遗迹。这些遗址也被分别称为“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现代西方考古学的这一系列成就,使人们越来越坚持考古证据是证明一个古代文明所必需的。更有趣的是,这些考古证据基本上都是指金器、青铜器等贵金属物件。

在我看来,西方关于考古与文明关系的这种论调,在欧洲和地中海地区适用,在中国或世界其他地方不一定适用。在地中海地区,一个小城市因为特殊的原因,拥有大量的金银财宝来证明一个“文明”的存在。无论是克里特岛、迈锡尼、雅典还是特洛伊,它们显然可以算作一座城市,但它们的面积都不大。根据现代考古,当时特洛伊遗址的总人口约为2000人。法国学者库朗格说,希腊城邦平均约有200-350名公民。换句话说,一个古希腊城邦,即使有没有公民权的人,人口也不多,有的说几千,有的说几万。根据荷马史诗中对特洛伊的描述,当时统治特洛伊的更像是一个氏族,而不是一个国家。然而偏偏在今天这样的小城市,考古发现了大量的金银财宝。为什么?因为古希腊所有的“文明”都是以贸易经济为主。

像特洛伊这样的小城市,即使周围都是农业人口,也很难创造出大量考古发现的金银财宝。换句话说,特洛伊是不可能靠自己创造财富的能力拥有这么多财富的。特洛伊的财富来源是贸易,当时占据了欧亚非的咽喉,主要的财富来源是对过往货物的征税。用中国的话来说:“想从现在开始活下去,就留下来买路费”。希腊联军之所以不惜重金攻占特洛伊,并不是因为海伦被绑架这么简单的原因。美女海伦被绑架可能是真的,但这很可能只是希腊联军进攻特洛伊的借口,就像美国说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样。希腊联军进攻特洛伊的根本目的是占领财富通道的咽喉。

除了特洛伊,古希腊的其他考古发现,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都是贸易和经济的结果。否则,地中海的一个小岛上没有金矿,没有丰富的物产,哪里会有那么多金银财宝?而且贸易和经济的交换手段使得没有统一货币的希腊人不得不求助于金银等贵金属,这也形成了西方文明重视黄金等贵金属的传统。

对于中国来说,贸易从来没有占据经济活动的主要位置,农民集市贸易主要是小范围的生活用品交换。中国古代财富的主要来源不是贸易,而是土地。因此,城市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并不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夏商周早期。这两种不同的财富来源首先造成对金银等贵金属的不同态度。当时中国人对玉的重视程度超过对金银的重视程度,玉也没有作为贸易中介。其次,没有发达的贸易,自然就缺乏作为贸易中心的城市,自然也就没有大量的金银财富聚集在城市。所以,用一个小城址所拥有的金银财宝数量的标准来评判中国古代文明,并不是很适用。甚至殷墟、青铜器等物品的出现也不是在一个城市,而是在一个墓葬中。

地中海文明以贸易为主要经济来源,使得一些小城邦在贸易竞争中异军突起,在短时间内形成了财富的大集中,但同时也引起了周围人的羡慕,于是战争不断。这造成了一个曾经繁荣的小城邦文明的突然中断。这种现象使得现代考古有可能发现一个小型的城邦遗址,里面有大量的金银财宝。在中国,一个文明的存在很少会因为一个城市的消失而消失。中国古代社会的财富不是因为贸易而主要集中在城市,而是因为农业而更多地分散在农村。所以在中国,试图用一个城址的宝藏来证明一个文明的存在,大概是徒劳的。

对于地中海地区的贸易经济来说,城市体现了文明的全部内容,城市与乡村的区别就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在中国的农业文明中,城市主要体现的是管理功能,而不是文明的全部价值。在农业文明中,城市和农村的区别不是文明和野蛮的区别。相反,农业文明的精髓留在农村是很正常的。比如我们现在还能看到的明清民居村落,和北京同时期的民居一样精致典雅。

周朝应该算是一个信任历史的时代,但是周朝的都城和墓址至今没有确定,周朝的珍宝也很少被发现。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承认周朝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文明。商代殷墟不是城址,而是墓葬。对于更早的夏朝来说,如果还用西方考古学的概念,用一个小城址的宝藏来衡量和评判一个文明,大概永远不会有结果。因为西方建立在地中海文明基础上的考古与文明关系的结论,很可能不适用于夏朝。

在中国的考古发现中,河南偃师有一个“二里头文化”。从年代上看,二里头文化属于夏朝。相对于地中海的各种“文明”,中国人只把二里头称为“文化”。但地中海每个“文明”遗址的人口都只有几千人,“二里头文化”的规模估计能容纳15万人左右,有的估计更高。与古希腊的“城邦文明”相比,“二里头文化”就像一座真正的城市或首都。我国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至今没有宣布二里头文化为夏朝的都城,主要是受近代西方考古学的影响——二里头没有发现大量的贵金属。

我认为,判断二里头文化的性质,应该抛开西方考古学是在地中海考古学中形成的结论。否则,对于中国古代的历史证据,只能依靠秦始皇等暴君的出现,这样就可能出现高度不合理的财富集中,也可能被今天的西方考古学理论所接受。至于像尧舜这样的“圣贤”,那些不勒索别人钱财的古代“圣贤”,我们可能永远无法从西方的考古理论中得到考古证实。但实际上,中国人工栽培水稻已有1000年,最早的丝绸制品也有7000年的历史。而且,我们还不知道中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视金银等贵金属的。也许夏朝的人真的“视金银如粪土”?

总之,西方考古学理论的一些结论是建立在地中海城邦贸易经济的基础上的,这在中国古代是不存在的。因此,这一结论不应简单地应用于中国古代考古学。换句话说,寻找或确认夏朝的都城,不能完全依靠西方的考古学理论。至于二里头文化能否判定为夏朝都城,就让真正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来下结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