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是农业集体合作?

第一阶段:1949到10到1953,主要是办互助组,同时试点初级形态的农业合作社。

第二阶段:1954年至1955年上半年,是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第二阶段,全国各地普遍建立和发展初级合作社。

第三阶段:1955下半年到1956年底,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三阶段,也是农业合作化运动迅速发展的时期。

扩展数据:

促进工业的作用:

1,农业集约化经营是改造小农经济的必要手段,也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内容。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从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的转变充分体现了农业集约化经营的发展方向。

互助小组一般规模较小,由三五户或十几个农户组成。他们的成员对生产资料有自己的所有权,在劳动过程中互相调换工作,互相帮助,有的还实行一定的技术分工。互助组是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合作组织。

2、推进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农业合作化的优势在于可以迅速动员和组织劳动力,进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合作化向农业集体化的转变,也是为了促进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农业机械化。大规模投入农田水利建设,提高了防灾抗灾能力,为农业稳产高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3、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没有农业机械化,农业产业化是不可想象的。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基础,在个体小农经济条件下机械化是不可能的。

正是农业合作化使农业机械化成为可能和现实。因为无论是农业机械的使用,还是化肥的使用,都是在农业已经形成合作规模化经营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或者可以大量使用。

百度百科-农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