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步记忆|浑河大坝旧址研究

浑河,沈阳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孕育了两岸灿烂的文明,也因洪水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为了防止浑河泛滥,奉天商埠局在1928处沿边界修建了一座水土保持坝,这也是沈阳最早的浑河大坝。

目前,没有水坝。研究和探索浑河大坝的遗址和历史,对了解沈阳商埠建设和防洪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据史料记载,浑河入沈阳,两次改道。新乐遗址博物馆展出的《沈阳地区古地貌图》标注了这两次改道的路径。

古浑河故道位于现在的北运河一带。浑河水从神府交界处进入沈阳,流经东陵天柱山,经二台子关帝庙、昭陵、新乐台、塔湾南,从丁香湖向西离开。

辽金时期,浑河第一次向南改道。新河路从城东的木材厂流出,经东塔、小河沿、万柳塘、青年公园、南湖公园,从罗氏圈西排出。这第二条河,原名“小神水”,现在是南运河的一线。

改道一百多年后,浑河在元代或元末明初再次南移,形成了现在的浑河水道。

清末,奉天开商埠,将城外西郊一万多亩地划为商埠。商埠南端毗邻浑河古道小神水。

浑河改道后,其旧河道仍在使用。浑河地下内陆水源从东莞观音阁泉涌出,经五里河流入浑河。小沈水常年不断,沿途在喇嘛庄子、十里码头、机械师瑛子形成大面积的河漫滩。河流和树枝密布沟渠,水泡和芦苇相连。

浑河是一条雨源河流,丰水期和枯水期差别很大。洪峰时,由于中下游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洪水频发,平均每十年发生一次大洪水。盛京时报连续报道了1911的洪水和1923的洪水。

商埠靠近浑河故道,经常被洪水侵袭。在雨季,洪水淹没了这座城市。奉天省会商埠局的报告称,“港口南半部比较空洞,浑河每次上涨,南部市场几乎被淹没”。治理浑河洪水刻不容缓。

清朝以前,浑河没有堤防。清雍正八年(1730),为保护皇陵安全,在涪陵前的浑河岸边修筑了“360尺”的石堤。

民国以后,沈阳在城墙外发展。1921,附属地东南端修建一段堤坝。1925年,张还在东北三大兵工厂外围修筑了半月形防水坝。这些局部的防洪措施没有形成整体的防洪体系,作用不大。

1927年,商埠局办公厅韩拟沿港口南端修筑水土挡坝,起于城西门外土墙,止于沿界南满铁路线,以确保商埠安全。

据奉天府商埠局报告,韩为筹集筑坝资金,将土坝分为东西两部分。

东段为次界段,从大榭西门土墙至齐静路(现光荣街)南口,预算1.9万元,由商埠局从日本人处支付。自愿捐款是指日本人在筹建处申请建设运动场(即奉天国际运动场)时,为了获得建筑许可,自愿出资4.4万元人民币进行服务。经省政府批准,这笔钱用于修建东部土坝。

西段为预备段,从齐静路至南满铁路线,预算1.8万元。由永久承租人日本人叶萍·郑超等人负担。叶萍是满铁下属的奉天办事处主任。1925年,他与川口文怡一起,利用中国人张颐武等28人的优势,获得了永远租用筹备部门2600多亩土地的许可。它还将土地租赁权更改到董事叶萍·郑超和副董事井上伸野的名下,使其成为满铁附属土地中的长期租赁土地。因此,西段土坝的费用由叶萍·郑超等人承担。

1928年3月,经商埠局统一招标,水土保持坝工程开工。西土坝于当年6月竣工。大坝长1938.5米,坝顶宽5米,均为1.8米高。东部土坝,无法在当地取土,就向界外百姓买地取土,在南三经路路口修建了一座钢筋混凝土水闸,次年春天完工。大坝长3364米,坝顶宽4米,高2.8米。至此,水土保持坝工程已经完工。

横跨商埠界5.3公里的雄伟土坝,较好地阻止了浑河洪水的入侵,安定了人心,坝内各项建设工程陆续开工。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伪满洲国成立,1938年,“奉天杜毅计划”完成。计划十五年内城市人口从70万增加到65438+50万。城市面积从60万平方公里扩大到400万平方公里。还计划沿浑河北岸新建一座大坝,从东灵山脚下,穿过木材厂,到浑河铁路桥,将其打造成原商埠土坝外的城市新拓展区。

“奉天杜毅计划”是在编制和实施的同时进行的。1933,满铁在上步土坝修建嘉兴街、集贤街社区房屋;1934年初建成满洲医科大学传染病楼(后更名为奉天传染病医院);1938年修建了奉天赛马俱乐部(后更名为沙山公园)等。,在项目建设期间被拆除。

新浑河大坝于1938处开工,于1939处竣工。具体走向为:东起东陵金家屯、下木场,经万和村,跨浑河公路桥、王家庄、落石泉,至南满铁路桥,全长22.5公里,平均堤宽3.7米(该段堤在1960洪水后加高加厚,形成现在的堤路)。

与此同时,大堤内的水泊洼地得到了整治。1938年,原本属于十里码头的一片长长的沼泽地被辟为公园,被称为那古马湖公园。公园内有儿童火车、飞机塔、游艇、花坑等设施,在日军投降前被摧毁。1946更名为南湖公园。

1942,十四纬路附近的一片沼泽地,变成了“河园附近”。日本投降后,改名为锦江公园。1953年,因为附近成立了一所鲁迅美术学院,改名为鲁迅公园。

1941,浑河老轨被淹。因为内河干涸了,成了一潭死水,没有天然水。新中国成立后,修建南运河,人工补水。运河两岸建有带状公园,从东到西连接万柳塘、青年、鲁迅、南湖等众多公园,是人们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浑河新坝建成后,上步原有的水土保持坝失去功能,逐渐废弃坍塌,淹没在城市建筑中。

经过几十年的沧桑,土坝早已消失,新的建筑和道路在原址上修建起来。在现代地图上,依稀可以看到上步土坝对城市建筑的影响。堤内街道井然有序,堤外太原街、南京街、和平街等延长线全部掉头。东段的一些土坝已经演变成了人行道,堤外的建筑也是一片混乱。

近日,笔者根据地图走访了土坝旧址的几个关键节点,初步摸清了土坝旧址的大致走向。

东土坝自光荣街回民中学南至东北,至十纬路与南四经街交叉口,经市规划局,在十纬路与吴辉街交叉口向北拐,止于十纬路与青年街交叉口。

在参观过程中,几个特殊的地貌吸引了笔者的注意。首先,鹿苑劳务市场的土坡无论是位置、坡高还是坡顶宽度都接近土坝。第二,鲁迅公园的土山也在土坝的路线里。这两处地貌疑似上步土坝的历史遗存,需要更多资料证明。

上步土坝旧址是奉天商埠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民国时期沈阳人民抗洪救灾的一段历史,也是沈阳发展到今天浑南的历史起点,值得永远铭记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