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上清寺的历史典故?
根据朋友安居美达的说法,答案如下:
上清寺是重庆渝中区不可或缺的交通枢纽之一。从这里很难计算出每天的客流量。今天的繁华和喧嚣已经渐渐掩埋了过去的历史,很少有人描述它的由来。
早在明代嘉靖以前,上清寺附近多为田地、坟墓、山丘,人烟稀少。直到嘉靖年间(1522~1566),这一带的一个乡绅在今天的天坛新村和口腔医院修建了“三清寺”,占地400多平方的方丈。寺内建筑宏伟,有三清殿、祖师殿、玉皇殿、灵官殿、雷祖殿、财神庙等众多殿堂。
很长一段时间里,庙里香火缭绕,许多善男信女前来朝拜,又因为地处嘉陵江边,许多商人开始在这里贩卖石灰、柴火、牲畜等生活用品,逐渐形成了一个交易场所,日益繁荣。后来“三清寺”改名为“上清寺”,人们开始用“上清寺”的称谓来指代这一带,于是“上清寺”逐渐成为这一带的通称,沿用至今。
1924年,四川巡抚熊克武率军撤离四川,引发四川军阀混战。同年,川军刘向赶走了贵州军袁祖明,占领了上清寺一带。第二年,袁祖明的部队卷土重来,想要重新占领这一地区,于是在这一地区不可避免地与刘向发生了大规模的冲突,上清寺的大部分佛像也在这场混战中被毁。从此,曾经繁荣的上清寺开始了衰落。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警察局清寺分局也将寺内重新装修为公共场所,甚至解放后,邮局也视其为第二食堂。然而,随着十年浩劫的到来,全国范围的“打倒鬼鬼”运动开始疯狂拆除所有古建筑,这座寺庙也就此注定。直到现在,上清寺只剩下一个空洞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