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
一、颐和园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的海淀区,是中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属于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历史背景:
颐和园最初是皇宫和花园。公元1750年,乾隆在此改建为清漪园。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太后从海军中挪用3000万两白银进行重建,并于今日改名为避暑游乐园。
到1900年,颐和园被“八国联军”摧毁,许多建筑被烧毁。在1903修复。后来在军阀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到破坏,解放后又不断修缮,使这座古老的园林焕发了青春。
2.相关介绍:
颐和园占地290公顷(4350亩),其中水面约占3/4。整个园林以万寿山上41米高的佛香阁为中心。根据不同的地点和地形,配有殿、堂、楼、亭、廊、阁等精美建筑。
3.艺术特色:
这个巨大的园林依山傍水,昆明湖约占整个园林面积的3/4。然而,它的水面并不单调。除了各种建筑点缀在湖中,湖中还有一个南湖岛,由一座漂亮的17孔桥与岸边相连。在湖的西部,有一个西堤,堤上建有六座造型优美的桥。
仁寿殿,原名秦征殿,是皇帝坐堂听政的大殿。慈禧、光绪曾多次在此召见大臣、接待外国使节。现在中部还保留着清朝的原始陈设。展览前展出的青铜龙、凤凰和鼎都雕刻精美。仁寿殿北面,有一组戏楼。对于德和花园和颐和园,有各种古代建筑形式。
排云殿是千山最宏伟的宫殿式建筑群,是慈禧在园中接受祝寿的地方。有273条长廊,总长728米。北临万寿山,南临昆明湖。沿着长廊走,可以欣赏湖光山色,长廊的每一根横梁都绘有彩色的画供观赏。
乐寿堂是慈禧在园中居住的地方。室内陈设,基本维持当年的面貌。院子里种了几株珍贵的玉兰,一块名为清芷秀的巨石点缀其间。
十七孔桥,长150米,宽8米,是公园里最大的桥。这座桥的形状很漂亮。西接南湖岛,东连一条亭台楼阁般的走廊,不仅是通往南湖岛的唯一通道,也是湖区的重要景点。
颐和园有3000多座建筑。除了园林,参观颐和园和欣赏各种古建筑也很重要。这些是关于颐和园的一些信息。
二、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区东北角(东北街178号)。截至2014,仍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78亩(约5.2公顷)。整个公园以水为中心,山水环绕,亭台楼阁,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
1,历史背景:
拙政园建于明朝郑德年间。拙政园的景观同样重要,水面占整个园林的五分之三。整体布局也是以泳池为中心。各种建筑袖手旁观水中,亭台楼阁倒映水中,相映成趣。拙政园分为东、西、中三部分。中间部分是主要部分,一直用拙政园的名字。
在花园里,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湾水,蜿蜒的海岸线,岸边耸立着梧桐翠柏。一座横跨池水的木桥直通源香堂。站在桥上环顾四周,园中景色历历在目。
2.相关介绍:
拙政园是苏州园林之一,也是最著名的一个。占地5公顷,有园香堂、香洲、柴犬曼陀罗花亭、州流园园亭、流亭阁。
元祥堂矗立在低矮的青石平台上,四周是回廊,堂的四面墙壁都是长长的玻璃窗,上面空空如也,四面都是不同的景色,所以又叫四方堂。香洲是一组造型优美的建筑群,西面有一座两层楼的亭子,最高处叫城关楼。东面是一个三面空空的茶亭,城关楼与茶亭的下连接部分是正殿的香洲。
流亭位于三十六元阳亭的西北。馆内有雕刻有云龙图案的楠木地被和螺旋铀漆屏风,雕刻精美。西园的北半部被一个四面环水的小岛所环绕。岛上有漂浮的亭子、与谁同坐的玄关、倒置的照相馆、波浪形的走廊等不同形式的园林建筑,景色丰富多彩。
第三,网景花园
王石花园位于苏州南部的石泉街,占地仅0.54公顷。它建于南宋时期。这里曾是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的“万卷堂”。这个花园被命名为“钓鱼隐”。
1,相关介绍:
乾隆年间,光禄寺退休的邵青宋宗元修建了一座花园。因为他正对着王思巷(现在是一条宽阔的街巷),所以他选择了谐音,并将这座花园命名为“王石花园”。网主是渔翁渔夫的意思,赞同“渔隐”,意为隐居江湖。
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评价网景园“只有几亩地,却一望无际;你虽住得近,却有忘云忘水的快感。刘子厚所谓“宽如阔”,几乎是兼而有之。”
网主的意思是渔夫和渔夫。王师傅园是苏州最小的园林,占地只有0.53公顷,但园内的厅堂布局紧凑。东部住宅区的正门位于宽家头巷,是封建官僚中型住宅的代表作。正门朝墙内,有东、西巷门。
2.艺术特色:
柴风道在水格的西侧,是一条蜿蜒的登山走廊。摘自诗《何以不愁晚归船?夕阳下有柴风”和杜牧的诗:“陶谦宫空酒瓶,门庭遮一路花。”
到了月亭,顺着柴风路北行到月亭。以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秋来夕至,长风送明月”为名。亭子里挂着一面大镜子,镜中景物与镜外景物相映成趣,别有一番韵味。
寺庙在春天搬到了西边的内花园,占地一亩。园内有房字、亭阁、泉水、花草,体现了苏州庭院布局的匠心,达到了园中有园、景外有景的艺术效果。从杜松画馆的雕花窗墙望出去,我看到了一幅精致宁静、古朴典雅的风景,这就是寺庙的春移。
第四,清晖园
清晖园位于顺德市大良镇清晖路,与佛山梁园、番禺余音方善、东关科苑并称为广东四大名园,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相关介绍:
这座公园最初是由明末状元黄建造的。清朝乾隆年间,为进士龙在时间上购买。后来经过几代人的精心营造,民国初年格局初具规模。
2.艺术特色:
顺德市政府对清晖园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占地22000多平方米。园中有园,景外有景。具有岭南建筑和江南园林森林的特色。水木清华,风景幽雅,碧水绿树,怪石嶙峋,小桥流水,亭台楼阁,造型独特,花果树木,还有可以马上拿起的精美艺术品。
它集建筑、园林、雕塑、诗画、灰雕等艺术于一体,突出了中国古代园林“雄、奇、险、静、美”的特点。其主要景点有船堂、碧溪草堂、成毅亭、六角亭、尹喜书店、朱元、斗洞、盆生花亭、鬼鸡路、小彭营、邱虹书店、风来峰、读书云轩、木英剑、刘芬亭。
动词 (verb的缩写)吉昌花园
吉昌园位于惠山横街,毗邻西山和惠山寺,面积15亩。
1,历史背景:
1506-1520在明中学期间,秦*将惠山寺改建为另一家企业。万历年间,此园传至秦瑶,除杂草,改陵谷,列十二景。借助王羲之的诗词,改名为吉昌园。明末清初,分园。清朝顺治末年,康熙初年,秦瑶的曾孙将其合并重修,并请著名园艺师张勤治理山水,疏泉立石,以博取园林风光。
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各六次参观这座花园。乾隆在颐和园仿此园。咸丰同治年间,吉昌园的建筑大部分毁于大火,后略有修缮。1952年,秦后裔将私家园林献给国家,即进行保护性修复;此外,雍正年间在贞操寺修建了公园西南角,随后公园内景点陆续重建。
2.相关介绍:
景观布局以山塘为中心,假山依惠山东麓山脉呈脉状。它还形成一条蜿蜒的小溪,“二泉”水流入其中,汩汩作响,园中树木参天,竹影婆娑,荒凉幽雅。
通过巧妙的借景、高超的叠石、精致的山水、水洗的建筑,在江南园林中独树一帜,属于山下的别墅花园。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奇缘
憩园位于浙江省海盐县婺源镇花园巷。启源园原名“冯园”,是典型的江南私家园林风格。
1,历史背景:
清同治九年(公元1871),园主冯仁斋在此建有三间房屋。次年,冯仁斋将岳父黄协清经营的卓一园和燕园两座废弃园林的精华整合,在其住所后面建了一座园林——冯三乐堂,建成了现在的美丽园林。成为浙江园林中著名的明珠。
2.相关介绍:
奇缘园占地10000平方米,水面约2000平方米,树木占地7000平方米。整个花园几乎被绿树覆盖,花园里有近1000棵树。其中古树名木40余株,均已风化数百年。
有些树屹立在山顶,有些静止在山谷,有些在悬崖上展开翅膀,有些在水面上俯仰。还有小竹丛和攀附在高树上的藤蔓,云雾缭绕。
3.艺术特色:
整个园林的建造巧妙地运用了“水随山转,山随水活”的理论。以树木和池塘为特色,略加建筑装饰,类似于今天以景观为主的造园方式;公园是一个自成一体的区域,不依附于居民区;用水面积大,以聚为主,散为辅,水随山转,山随水活。
大假山前后有丘陵和山谷,与苏州园林面积小有区别。花园从西入口开始,有一个花厅,前面有一座曲桥,水池对面有一座假山。水自东向北绕堂而流,布局与苏州拙政园相似,水通过洞口到后面的大水池。
有《池影·蝶滴绿花·晨画·隐海·月·古藤里的云·谷中听琴·风荷夕照·镜中美人·鸟鸣·泥香》九首旋律。
七、荷花池
古莲花池位于保定市中心,是一座古典园林,其显著特点是依水而建的亭台楼阁,兼有中国南北园林之美。总面积24000平方米,池水面积7900多平方米。盛夏,荷塘满溢,故名荷塘。
1,历史背景:
荷花池的“古老”源于其悠久的历史。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汝南王张柔重修宝州城时修建,明、清两代均得到大规模扩建和维修。
雍正十一年(1733),这里建有莲池书院和行宫,乾隆、嘉庆、光绪、慈禧等人都曾在保定住过。乾隆皇帝多次来到这里,并写诗赞美莲池。1921年,北洋政府大总统徐世昌亲笔题写“古荷塘”横匾,沿用至今。
2.相关介绍:
古莲华池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十大名园之一。园内主要有水东楼、藻雍厅、君子生活馆、秦湘阁和高粉轩、寒青阁、临猗阁、观澜阁等建筑。
修建于元代的美丽的万虹桥、曲桥、白宇桥,错落在假山、怪石、林荷塘之间,构成了一幅“一湖风景、一湖诗”的美丽画卷。景观布局严谨有序,典雅独特,素有“蓬莱之城”、“小西湖”之称。
八、豫园豫园
豫园位于上海市石楠区,占地20,000多平方米。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历史背景:
豫园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59至1577完工。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因前四川省使节潘云端为孝敬父母而建,故名“豫园”。
豫园,曾被誉为“东南一绝”,是中国集明清园林艺术于一身的名园,被国务院定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2.相关介绍:
豫园内园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总面积只有2亩。但有各种山石、池塘、大殿亭台、花墙小回廊,使小花园曲折而密集。
内花园里还有一个新的古戏台。点春堂,因苏东坡的诗《崔店春燕》而得名,曾是太平天国时期上海刀会起义军的指挥所。
3.艺术特色:
豫园的墙面以游龙蜿蜒起伏为装饰,将园内30余亩划分为不同的景点,以虚隔为景观,似乎将园内丰富的景观层次感不分离地展现出来,成为豫园中的一大特色。园内外商众多,中国著名的豫园小商品市场就在这里,与园林建筑融为一体。
与豫园相邻的城隍庙,原是一座古庙。光绪年间,寺前寺后逐渐聚集了许多江湖艺人,附近还有许多茶馆、饭馆,使这一带异常热闹,充满了地方色彩。
九、圆明园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元,是清代的一座大型皇家宫殿。它位于北京西北郊,毗邻颐和园。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故又称圆明三元。
1,历史背景: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原为康熙皇帝赐给康熙第四子胤禛(雍正)的“赠园”。1722年雍正登基后,按照紫禁城的格局大规模修建。乾隆时期,清朝国力鼎盛,是圆明园建设的高潮,圆明园随着国力的增强,规模空前扩大。
后建于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由五帝于151年建成。它是由无数能工巧匠和上亿美元建造和运营的。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理规模、杰出的造园艺术、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收藏而闻名于世。它的名声传到了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
2.相关介绍:
新中国成立后,圆明园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多年的改造,遗址办公室已初具规模,大部分山形水系得以恢复,再现了与山川相依、烟水迷离的江南风光。
公园里有成千上万棵树。少数重建的园林建筑重现昔日辉煌,一些重要遗址得到保护和修缮,形成了以西洋楼为代表的宏大遗址群落。
X.葛源
个园位于扬州古城东北角盐阜东路10号。先后荣获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重点公园”等称号,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它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1,历史背景:
清初原名寿芝园。嘉庆、道光年间,淮河盐商黄芷君买下此园并重修。因园中有数千根竹竿,竹叶呈“葛”字形,故名。
2.相关介绍:
“扬州胜在名园,名园胜在叠石。”葛源是以竹石为主体,以石头为山峰的城市山林。据说是康熙年间著名画家石涛所作。前人说“山是画出来的”,就是园林山在绘画上比较散漫,在相似与相异之间,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公园里的山峰挺拔雄伟,给人一种假山的感觉。
园内有逸雨轩、宝山楼、福云阁、秋歌阁、投月轩等建筑,与假山水池相得益彰,并配以古树名木,更显古朴典雅。葛园用不同的石头分别表现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称为“四季假山”。春天有山,夏天有荷塘,秋天有夕阳,冬天有雪狮,都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