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英国篇章?
它长期生活在“文明世界”的边缘,文明的进程多次被外族入侵打断。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岛国,在北海的惊涛骇浪中颠簸浮沉,却第一个敲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这是英国。
英国,这个曾经鹤立鸡群的帝国,被赋予了一个特殊的称号“日不落”。在18世纪到20世纪初的时期,英国以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强大的手腕在世界舞台上表演,第一次打开了人类现代化的大门,开启了工业大国的历程。
在中世纪的英格兰,作为入侵者的后代,英格兰王国的王公大臣们被灌输了侵略本性的血液,尽可能地扩张领土是历史英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特征。直到1259年6月,英法才签订了《巴黎和约》。在和约中,英法国王做出了让步,但是英法之间的争端并没有完全解决。
英国继续占有大陆领土,使英国人得以继续重建海峡两岸大帝国的梦想。第二次和约中法王向英王提供财政补贴的条款始终没有兑现,这成为日后英法“百年战争”的历史根源。最终,百年战争以英国从大陆撤军而告终。
百年战争后的一个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崛起。面对大海,英国实现了国民性的确立,但这时是伊丽莎白一世掌权。不像玛丽女王,她把英格兰视为自己的一切。伊丽莎白一世之后,两位国王各行其是,最终导致了英国革命,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成为英国世界霸权形成的前提。反法战争使英国成为拿破仑霸权的顽强抵抗者。
繁荣的阴影始于维多利亚时代。我们不否认维多利亚女王对英国的贡献,但这也导致了贿赂的盛行。这个时候英国有很多殖民地,但是由于制度不先进,这些殖民地成了英国的负担,经济实力逐渐丧失,逐渐退出落后,沦为二流国家。
历史选择
1.光荣革命。这是见证英国发展的最重要的历史时刻。它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排除了天主教徒继承英国王位的可能性。它规定了议会的权利和国王的权威。虽然保留了国王的形式,但通过立法手段限制了国王的权力。这种政治形式的建立为英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2.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工业的过渡。
是一场生产和科技的革命,机器代替人力,大规模工厂化生产代替个体作坊的手工生产。工业革命是一般政治革命无法比拟的伟大变革。它的影响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在推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人类推向了一个崭新的蒸汽时代,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
两次不同的革命,让这个岛国在大西洋上漂泊,最终促使它成为一个永不落山的帝国,统治着全球25%的土地和人口。继续探索两次革命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是什么在影响这个岛国的成长?
首先,民族精神是英国崛起的最重要因素。居住在岛国大不列颠的英国人保持着自己的个性,相对独立于大陆。13、14世纪,英国推崇清教主义所强调的精神,一方面是勤奋,另一方面是禁欲。清教伦理既鼓励人们追求财富,也反对人们不忠实。
这种鼓吹“合理利润”的教导,促使人们,主要是新兴的城市中产阶级,通过自己的努力扩大生产,创造财富,创造一种新的机制,能够引起农民的市场兴趣,将他们的剩余产品出售给市场以获取利润。随着这个自治城市与农村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形成了国内市场,产生了两个后果:一是促进了加工业的专业化分工,最终产生了英国的民族工业。
二是滋生一种完全不同于纯农业社会的精神追求和价值体系。正是因为这种追求和价值体系,才产生了工业民族精神。
此外,对自由的不懈追求在光荣革命和工业革命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在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建立了合适的政治制度,保证了社会宽松和平的环境,允许人们追求个人目标,充分发挥创造力,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也强调了自由贸易经济,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二、工业革命为什么会发生在英国?这与各种有利因素密不可分。我在网上看到一个表格总结了这些有利条件:
1.资本雄厚,英国资产阶级通过对本国劳动人民的剥削、殖民掠夺和贩卖黑奴,赚得盆满钵满,获得了充足的资本。
2.劳动力充足,圈地运动迫使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涌入城市,提供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
3.资源和原材料丰富,英国煤铁资源丰富,交通也很便利;英国海外殖民地众多,原料来源丰富。
4.海外市场的需求,英国殖民地遍布全球,市场不断扩大,对商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如果再深究,其实主要是因为国家的社会政治结构、人民的精神面貌和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了适合工业化的水平。在漫不经心的观察者看来,工业革命只是一个经济和技术问题,但实际上是一个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革问题。
细看当时的英国政治,在君主立宪制建立100多年后,英国已经有了成熟的政治结构,以议会为主要权力力量建立了当时最关键的发展前提,使得环境更加宽松、自由、开放,从而为资本主义在英国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维护了商人的利益,鼓励了生产。
另一方面,政府确定了一系列科技奖励机制,为提高生产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人们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创造和发明新的生产工具。这无疑为工业革命的推进增加了巨大的砝码。与欧洲大陆的国家相比,英国有着独特的社会结构。
16世纪以来,随着旧贵族的衰落和中产阶级的崛起,英国逐渐形成了三层社会结构,以三个社会阶层——土地贵族、中产阶级和雇佣工人为主体。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农业社会中的“地主-农民”双层社会结构被打破,新的社会群体开始出现,逐渐以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取代了封闭僵化的社会结构。
帝国的建立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不断扩张海外势力,将西班牙和荷兰挤出了世界舞台,于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出现在人们面前,殖民地广阔,物质条件丰富,海军力量强大。
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格里福兰海战标志着英国的崛起。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后,从法国手中夺取了整个加拿大,标志着英国成为无可争议的海上霸主。1815打败拿破仑的第一法兰西帝国后,大英帝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主导国际事务长达一个世纪。
这期间被称为“英国统治世界”——这个位置一直保持到1914。新兴的德意志帝国因对自身地位不满而向大英帝国发起挑战,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22年,根据巴黎和会,它在德国殖民地的托管下达到其最大的领土,覆盖了地球四分之一的土地和四分之一的人口,成为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国家。
由于帝国的疆域和属地遍布包括南极洲在内的七大洲和五大洋,所以有“不列颠的太阳永远不落”的说法,所以被形容为继荷兰和西班牙帝国之后的第三个“太阳永远不落的帝国”。
英国商船和军舰出现在世界各个角落。他们获得领土,开放港口,掠夺原材料,倾销产品。
有一句话概括了当时英国贸易中心的地位: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场;澳大利亚和西亚有我们的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有我们的牛;秘鲁运送白银。
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和中国为我们种植茶叶;我们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种植园遍布印度群岛;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是我们的果园;它在我们美国南部的棉田里已经种植很久了。
大英帝国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也达到了巅峰,疆域约为3367万平方公里,是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国家,被国际历史学家和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可。
帝国的衰落
随着加拿大(1867)、澳大利亚(1901)、新西兰(1907)、南非联盟(1910)相继取得自治领地位,大英帝国开始从帝国向英联邦转型。这些新国家的领导人与英国政治家一起,出席了自1887年以来定期举行的殖民会议(1907年后称为帝国会议)。
自治领地在外交政策上确实享有很大的自由,只要其政策不明显违背英国自身利益:加拿大自由党政府在1911年与美国签署了双边自由贸易互惠协定,但由于英国保守党的反对,最终未获通过。
在国防方面,原先将自治领的防务纳入单一帝国军事框架的做法在1900年后被证明难以维持,因为英国此时开始承担更大的欧洲大陆防务责任,同时还要面对德国海军崛起的威胁。1909年,大英帝国决定每个自治领都要有自己的海军,这违反了1887年的协议,即英国承诺澳大利亚向英国海军输出人力,以换取驻扎在太平洋地区的英国舰队。
20世纪初,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挑战殖民宗主国的主导地位。与此同时,宗主国越来越关心本国和周边国家的事务,英国最终也接受了这种新的局面,将旧大英帝国转变为今天的英联邦。
1947的经济危机迫使克莱门特·艾德礼的工党政府放弃继续维持英国的世界级大国地位,接受美国的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摧毁了英国已经削弱的经济和金融领导地位,并凸显了自治领和美国在军事上援助英国的必要性。1942年,澳大利亚总理约翰·卡廷下令将驻扎在英属缅甸的澳大利亚士兵调回,为澳大利亚而战。
在加勒比海、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战后非殖民化运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实现,英国几乎从未试图抵抗这股浪潮。1956苏伊士运河危机中,在美国的强大压力和苏联的支持下,英法被迫结束了对埃及的干涉。
1957加纳经过10的民族主义运动最终独立,之后是尼日利亚(1960)、塞拉利昂和坦噶尼喀(1961)、乌干达(1961)、肯尼亚和肯尼亚。
短暂的西印度联邦(1958-1962)失败后,1999年新界租约到期(虽然1999年是永久的)和中英谈判后,英国也在1997年将香港主权移交给中国。
标签
毕竟,太阳会落山。随着德国和美国的崛起,不落帝国开始衰落,夕阳下的英国逐渐推出世界舞台。英国人民的成功归功于当时制度的优越性。另一方面,其制度仍存在许多结构性缺陷。
随着生产的变化,英国对及时改变制度犹豫不决,持保守态度,最终导致制度发展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积累了各种问题,对其强国地位非常不利,是造成英国日后衰落的潜在隐患的新时代。
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时刻审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根据时代的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否则其优势中的隐患会影响全局,英国的教训值得思考。
英国人抓住了历史赋予的机遇,成功崛起。强大的民族精神推动了英国的快速发展,达到了一个顶峰。
创新是占据整个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为英国创造了世界级的技术。然而,也正是这两个字,让这个风光了一个多世纪的国家走向了衰退。保守的思维让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落后,创新能力消失得无影无踪。也许他们还陶醉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中,却没有意识到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