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政治复习大纲,初三全卷

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

第一课,第一部分

1.责任是一个人应该做和不应该做的事情。

2.责任来自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

3.责任的主要来源有: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等。

4.在社会舞台上,随着环境和地点的变化,每个人都会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角色,调整自己的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

5.谁对我负责?第一个答案是:

对自己负责的表现:1)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时纠正自己的过错是负责任的表现;2)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从赴约到守时,再到一生的诚信承诺,自尊、自信、自强都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6.我对别人负责,别人对我负责。

当你对别人和社会负责的时候,很多人也在对你的成长和生活负责。

7.每个人都应该有社会责任感。

第二部分

1.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说到回报,无形财富更重要。

2.承担责任的意义: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承担责任是自尊的具体体现,是自强自立的必然选择,是成熟的重要标志。

3.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成本和回报。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责任。既然选择了自力更生的生活,就应该有这样的勇气和信念,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对承担责任的成本和回报做出正确的评估,做出最合理的选择。然而,一旦我们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我们就应该毫不犹豫地肩负起自己的责任。

4.无怨无悔地对待自己的责任。

有些事情我们应该做,不是自愿选择的,还是要为之负责。虽然我们不能改变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位置,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对应该做什么的态度。只要我们全身心投入,我们就能把事情做好。

5、最有责任心的人* * *有些情绪就是面对责任不说成本和回报。这种不讲成本和回报的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第二课,第一节

1,集体与个人的关系:集体的存在离不开个人,个人只有紧紧依靠集体才能拥有无穷的力量。

2.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才能保证个人利益。保护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集体利益是集体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因此,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应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3.关心集体如下:1)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为集体建设出力;2)发扬集体的良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3)能在集体中求同存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更大的力量。

4.“人众志成城,泰山压顶”就是说一个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集体的力量不仅取决于成员的数量,还取决于成员之间的组织和合作。

第二部分

1.国家处于困难时期,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感。

2.公民应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1)维护国家尊严是每个公民的义务;2)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共渡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青少年肩负着铸造民族辉煌的重任和崇高使命,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我们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的意义: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互相帮助的社会,更重要的是一个大家互相关心的社会。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既承担社会责任,又帮助他人,通过奉献提升自身价值。

第三部分

1.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认真做出承诺,坚决履行。当我们做出承诺,就意味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我们信守承诺,我们将为自己赢得信任。食言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是对他人的不尊重,甚至会给他人和集体的利益造成损失。③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④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2.如何理解自觉承担责任1)含义:我想承担责任,我愿意承担责任,我主动承担责任。不是让我承担责任,而是被迫被动承担责任。2)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3)自觉承担责任,就是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第二单元

第一课,第一部分

中国的和平、合作和负责任的形象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2.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3.中国的基本国情: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表现: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技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不够高;具体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因此,中国的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

2)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它表现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3)时间:从50年代中期开始,至少需要100年。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立足基本国情,面向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即解决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之所以取得一切成就和进步,根本原因在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部分

1,党的基本路线

1)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根本出发点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2)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个意思: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切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首位。b:原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振兴国家的关键,是繁荣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②四项基本原则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 * *生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地位: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③改革开放的现状:中国的强国之路。b作用: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c本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和建设的必要条件是:对外开放。

2.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的关系: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改革开放,也离不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如果把经济建设的中心比作一艘船,那么两个基本点就像一个动力系统和一个导航系统。只有当这两个系统正常工作时,船才能沿着正确的航向全速前进。

3.为什么要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可以归结为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必须长期坚持,贯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4.如何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就是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统一起来。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其中,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实践证明,只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才能确保大局和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

10,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

第三部分

中国有56个民族,其中包括55个少数民族。

2.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相应的自治区,少数民族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

3.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繁荣。

4.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就是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2)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③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5.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答:全体社会主义工作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政治基础: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

6.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祖国的完全统一。

7.“一国两制”

一个意思: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的基本方针是“一国两制”,即“一国两制”。“一国”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省长期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

b实施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国两制”和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护了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8.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解决台湾省问题:一、坚持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 .政治基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政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四点意见:

第一,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会动摇。

第二,我们绝不会放弃和平统一的努力。

第三,寄希望于台湾省人民的政策永远不会改变。

第四,我们对台独分裂活动绝不妥协。

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

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二课,第一节

1.对外开放的理由:1)在开放的世界里,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把自己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中,把自己关在外面只能导致落后。2)对外开放是中国改革和建设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我们的国家要发展、进步和富强,我们必须学习和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3)为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我们应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4)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符合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中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2.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对世界各国开放的,是对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开放的。

3.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础是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

4.中国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对世界各国开放,对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开放。我们应该取长补短,在竞争与合作中促进自身发展。

2)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人口众多。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依赖别人进行建设。我们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身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同时,要开放建设,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如何正确处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关系?)

3)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既积极开放国门又维护自身安全,既学习和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第二部分

1,中国人口情况: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当前人口形势的基本特征是:①人口基数大;②新增人口较多;③人口素质低。

其他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均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人口过剩和快速增长直接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计划生育原因:1)人口增长过快过快直接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有直接关系。从本质上说,人口问题是一个发展问题。2)没有对人口增长的合理控制,就很难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只有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实行优生优育,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的顺利实现。3)实行计划生育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一项基本国策。

4.计划生育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选择是实行计划生育。

5.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2)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3)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

6.中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的自净能力;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然相当繁重,一些地方重复治理,城市生活污染比重明显上升;许多地区农业水质和土壤污染日益突出,一些地方农产品有害残留严重超标,影响人体健康和产品出口;一些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仍在加剧。

7.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严峻的环境形势迫使我们做出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8.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在现代化进程中,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我们应该认识到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实践证明,保护环境可以提高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加快经济建设,不能破坏环境,不能把环境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割裂开来,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作为中国的基本国策,直接关系到现代化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第三部分

1,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2.中国自然资源现状: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量少,开发难度大,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合理科学,造成严重浪费和损失。

3.归根结底,人口、环境和资源也是发展问题。

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含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能力的发展。

2)要求: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责任。

5.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的国情,我们必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全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四节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人类文明史告诉我们,科学技术起源于生产实践,随着生产的发展,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力量。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2)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未来科技的发展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2.把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同改革开放和发展先进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是实现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3.为什么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2)中国有13亿人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教育是民族复兴的基石,要真正把教育放在首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3)教育关乎子孙后代,接受良好的教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生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了他们的人生命运。

4)总之,只有开展教育,才能把人口大国变成人才强国,把人口压力变成人才优势,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4.为什么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依靠技术引进永远摆脱不了技术落后的局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5.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科技和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