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楼起源于哪个朝代?
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学、美德、忠孝而修建的建筑。还有一些寺庙把牌坊作为山门,还有一些是用来标注地名的。又称牌坊,是门楼式的纪念建筑,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表现家族祖先的高尚品德和丰功伟绩,具有祭祀祖先的功能。
牌坊是由凌兴门演变而来,开始用于祭天和祭孔。汉高祖为了祈求丰收,规定先祭灵星上天。宋代以祭天礼仪尊孔,后灵星改为棺星[36]。牌坊起源于汉代,成熟于唐宋,明清达到顶峰。它从实用性演变为纪念性建筑,并被广泛用于显示功绩和荣耀,不仅在郊区的祭坛和孔庙,而且在宫殿,寺庙,坟墓,祠堂,办公室和花园,以及在主要街道的起点,十字路口和桥梁(图4-)
就其建造意图而言,牌坊可分为四类:一类是功德牌坊,为某人记录功德(图4-5-89)。如山东桓台县新城的“四时包公”牌楼,是明朝万历皇帝为当时的新城兵部部长王湘赣所建。王湘赣武功出神入化,九面封为太保太子,是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太保太子、兵部尚书的追赠。因此题为“宫保四世”。[37]第二座是贞节道德牌坊,用来纪念贞节女英雄。安徽歙县有很多这样的牌坊。云南楚雄黑井镇有一处孝坊,是清末慈禧太后为表彰当地妇女而建(图4-5-88)。三类是科举成就的象征,多为家族牌坊,用来荣耀祖先(图4-5-91)。第四类是标志广场,多位于村镇入口处和街道上,作为空间段落的分隔。
北京有几个热闹的商圈,东单、西单、东四、西四,都是因为有一个或四个牌楼而得名。后来人们慢慢省略了牌楼这个词,到了50年代初,这些牌楼因为被认为妨碍交通而被拆除。但“老北京”还是很难把他们从记忆中抹去,因为这些牌楼和附近的街巷建筑形成的地方,不仅仅是一个交易场所,更是一个露天的客厅,充满了人情味。澳门的“圣保罗牌楼”是澳门的象征,也是澳门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历史上,苏州街道上有许多牌楼,但不幸的是,它们中的一大批在解放后被拆除和建造。昆明金碧路上的坊和毕据说设计很神秘。60年来,有一个双影渡,几乎成了老昆明的标志,镇上的宝。它们被视为昆明的“凯旋门”[38],但在20世纪60年代仍遭到破坏(图4-5-87)。
在皖南徽州地区,牌坊是与民居、祠堂并列的著名建筑。它被誉为古建筑“三绝”,几乎成了徽州的象征。古徽州享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以前有1000多座牌坊,现在有100多座,造型各异(图4-5-90),被誉为“牌坊之乡”。树牌坊是古代人生活的最高追求。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牌坊常作为具有传统特色的符号,建在景点或街区等入口处(图4-5-93)。其中不乏粗制滥造、不成比例的人,但也不乏美丽壮观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