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峰山娘娘庙协会的历史沿革
明朝永乐年间,很多山西移民迁到北京西山乡,带来了山西的风土人情。正月十五,敬女神,生社火,演百戏、杂剧,上节目;七月底到八月初的“丈母娘会拜娘娘,会神仙,去秋会与神仙比武。”在一些大村庄里,相继修建了仙庙来供奉仙女毕夏·袁俊。苗丰山附近的村庄也修建了苗丰山的娘娘庙,成为该村祭祀神灵的活动中心。苗丰娘娘庙因苗丰皇后“照近不远”、“照远不远”的童话而闻名。在明代,苗丰娘娘庙春香(春山)的持续时间是在正月十五左右。当时,在山乡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娘娘庙朝圣活动,并在勾践村演唱了一出大戏。亲戚朋友互相拜访看会,出嫁的女儿也带着孩子回娘家“叙旧”。秋香(秋山)从7月25日持续到8月1日。除了烧香、去迎神,还有“祭麻古”、“吊地”等习俗,祈求新年大吉大利。明末,越来越多的香客从北京来到苗丰朝拜皇后,大多是“借佛踏春”。起初,我参加了阳山寺王耀俱乐部,顺便去了苗丰。后来,我主要去了娘娘庙烧香,顺便去了阳山寺。外地香客一般选择四月初一至十八日。相传,此时苗丰山女神正在“远而不近”拍照,当地村民不参与。此后,妙峰山娘娘庙由北京香客修缮,改为道士掌管。
康熙帝将妙峰山娘娘庙命名为“金顶妙峰山娘娘庙”,使其凌驾于北京东西南北“五大娘娘庙”之上。自此,妙峰山娘娘庙会成为北京及周边省份香火最旺的地方。春节期间香客来自外地,而秋祭则由当地村民和外地香火协会组织。一句老北京的歇后语,“苗丰山皇后照远而不近”,反映了北京西山乡的另一种习俗,即当地村民大多参加当地的娘娘庙俱乐部,如九龙山的娘娘庙俱乐部、板桥庄户的神仙俱乐部、前军台村的神仙俱乐部(又称中番俱乐部)、清水的神仙俱乐部、百花山的娘娘庙俱乐部等。清康熙年间,妙峰山娘娘庙改为僧方丈。乾隆二十五年(1750),香客捐资扩建娘娘庙,村民新建的天仙庙改名为“灵感宫”,使娘娘庙的管制从“娘娘进宫”上升到“娘娘出宫”。嘉庆帝即位后,赐其“建惠济寺”之名,并赐御书寺一匾,使妙峰山娘娘庙的地位达到最高。
清朝末年后,战乱不断,人民苦不堪言,国力衰退,苗丰香火逐渐没落。抗日战争时期,苗丰成为游击区和根据地。1939和1945年,八路军两次挺进剧社,在妙峰山庙会上向香客和游客宣传中国的抗日主张。1946年在妙峰山娘娘庙举办大型新闻图片展,展示人民军队的英雄业绩。